管辖权确定原则
更新时间:2022-08-12 13: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管辖权确定原则包括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管辖恒定原则等。
一、
管辖权确定原则
管辖权确定原则包括:
1.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
2.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这是民事诉讼确定管辖的重要原则,是保证人民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提高办案效率的原则。
3.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找法网提醒,这是《民事诉讼法》保障案件审判质量的重要原则。
4.兼顾各级人民法院的职能和工作均衡负担;
5.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6.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7.管辖恒定原则。管辖恒定,是指确定案件管辖权,以起诉时为标准,起诉时对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不因确定管辖的事实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变化而影响其管辖权。这一原则可以避免因管辖变动而造成的司法资源浪费,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推动诉讼迅速、便捷进行,适应诉讼经济的要求。
二、
法院管辖权确定的时间限制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管辖权异议提出的期限是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所以法院管辖权确定的期限是在提交答辩状的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七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三、
法院管辖权的确定依据
法院管辖权的确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管辖权原则有
不同情况下的管辖法院是不同的,需要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交通事故诉讼管辖,交通事故管辖权是如何确定的
**交通事故诉讼流程及所需材料**
**一、交通事故诉讼管辖**
1.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若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以经常居住地为准。
2. 侵权行为地法院有权受理交通事故案件,包括侵权结果发生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若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与原告住所地一致,则原告住所地法院也有管辖权。
**二、交通事故诉讼流程**
1. **立案**:原告准备证据材料及起诉状,到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立案。一般审查时间为七天,缴纳诉讼费用后,法院正式立案。
2. **审理**:法院确定开庭时间,经过送达、答辩期及举证期限后,进入审理程序,包括事实调查、举证、法庭辩论等阶段。
3. **判决**:法院择日宣判一审判决,各方当事人有上诉权利。
4. **执行**:执行阶段需当事人另行申请启动,申请执行期限为两年,自判决生效后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算。若两年内未申请执行,法院视为自行履行完毕,不再受理。已申请执行案件以申请人得到全额赔偿为终结。
**三、交通事故诉讼所需材料**
1. **民事起诉状**:人民法院和每位被告各一份。
2. **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包括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病历和诊断证明;误工时间证明及收入证明;交通费正式票据;受害人及近亲属的户籍证明;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伤残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