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和抚养权哪个重要
更新时间:2023-08-08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监护人比抚养权更加重要。且监护人一般都是孩子的父母。且监护权具有公法上的义务性。但抚养权一般都被当成是义务对待,且抚养孩子一般要到18周岁为止。法定监护人不能履行职责的,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
一、
监护人和抚养权哪个重要
监护人更重要。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 但是,监护制度更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性。从这个意义来讲,监护具有公法上的义务属性。抚养权问题,一般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 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都是对等的,但抚养权是例外之一,生父母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其亲生子女不能以此为理由不承担赡养义务,抚养权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血亲而产生的。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有抚养权一定有监护权。
二、
监护职责可否委托他人行使
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与权利及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找法网提醒您,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三、
监护人如何确定
监护人的确定: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法定监护人和监护人区别?
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有区别。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人中的一种,而监护人还包括意定监护人和指定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这是法定监护。
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那么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首先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其次是兄、姐,最后是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监护权,和抚养权哪个更重要
监护权和抚养权是不一样的。监护权是指父母对子女享有的,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权利,监护权是法定权利。而抚养权是指父母因与子女存在血缘关系,所享有的教育、保护、精神照料、经济支持等权利。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br/>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br/>
第三十四条<br/>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