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证据种类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8-17 07: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内容有,侵害他人利益取得的不能作为证明使用,禁止采用故意陷阱的方式取得证明等。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有,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
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

  1.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2.合法地采取“偷录偷拍”方式取得的公证证据应当是具有证据效力的,除要遵守《民诉证据规则》第68条之外,实践中还应特别注意取证方式要合法。

  3.证据取得方式的合法性是有关证据具有法定资格的标志,凡是法律明文禁止的取证方式,不问其内容如何,该种证据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

  4.法律上禁止任何人采用欺诈手段或者以实现其非法目的而故意设置“陷阱”、“圈套”使他人在违背真实意志的情况下从事一些民事行为,这种方式取得的录音录像照片是不能用作证据使用的。

二、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有: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三、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的时限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的时限规定有:

  1.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2.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3.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证据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212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论述证据的种类以及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了证据的七个种类。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具体如下:物证、书证;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论述证据的种类以及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了证据的七个种类。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具体如下:物证、书证;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租赁期间,乙方是房屋的实际经理,房屋内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由乙方承担,与甲方无关。
一、房屋租赁期间发生安全事故谁承担1、房屋租赁期间发生安全事故谁承担,视情况而定,具体如下:(1)如果出租人没有尽到安全修缮的义务,如因输电线路老化而引起火灾,
户籍不在一起,能拿到独生子女证补贴吗?
办理独生子女补贴需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退休证、独生子女光荣证。独生子女光荣证的领取要经双方单位(无单位的由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初审同意后,送女方常住户
工地受伤,鉴定十级,病假单是5个月,该赔多少?
工伤赔偿一般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具体赔偿金额需根据伤情、工资等因素确定。选择处理方式时,应优先考虑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想入党但是超生了怎么办
对入党时超生问题,首先需如实向党组织报告个人超生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数等详细信息。党组织会根据超生情节的轻重,结合个人表现进行综合评估。若超生情节轻微,
驾驶电动车被扣19分扣分不合理吧
针对驾驶电动车被扣分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核实扣分依据、提出申诉或复议、寻求法律援助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扣分的严重程度、个人情况以及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治安拘留会不会留下案底,对子女有没有影响
治安拘留对子女影响有限。具体操作:1.咨询法律专家,了解治安拘留的具体影响和可能后果。2.如担心子女未来政审,可提前了解相关政策,做好准备。3.遵守法律法规,避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