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量刑标准,故意伤害罪怎么认定

更新时间:2022-07-06 16:2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量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残忍手段致他人重伤或者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伤害罪的认定只要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并且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一、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量刑标准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量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

故意伤害罪怎么认定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方法: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并造成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

  3.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4.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殷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

三、

故意伤害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故意伤害罪可以取保候审,但需要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没有再次违法的可能。如果犯故意伤害罪情节较轻,或可能判处有期以上刑罚,以及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处于孕期、哺乳期,但取保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或是应羁押期限届满未结案需要取保的,经公检法机关决定同意取保的,就可以取保候审。

  找法网提醒您,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判刑标准
法律分析:该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具体的量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刑罚还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受害人的伤势程度、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和态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受害人伤势严重,或者犯罪嫌疑人手段特别残忍,导致受害人重伤、残疾甚至死亡,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此外,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认罪态度好,也可能在量刑时得到考虑。需要注意的是,本法律另有规定的,应依照规定执行。
故意拿刀伤人致人重伤一般法律上会怎么判处,刑法上如何规定
持刀伤人重伤应该这样判:持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您好,请问故意伤人罪的致人重伤情节认定如何?
故意伤害罪重伤情况的规定是: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九十五条 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 (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律师解答动态
退休后工资调整通常依据政策,建议关注当年政策文件或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你好,你说的情况建议你拨打市民热线具体咨询
曹伟律师
曹伟律师
11分钟前
一般可以通过律师函方式申请调查
党政律师
党政律师
20分钟前
你好,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详细说一下情况,以便给你更好的解答。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0分钟前
建议立即收集医疗记录,评估医院是否存在过失,准备起诉索赔。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