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后果
更新时间:2022-04-19 11: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是可能被纳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一旦被纳入会有相应的法律后果,那么您知道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后果?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
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后果
依法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并记录在市场主体公示信息中,同时建立部门联动响应机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并将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信息通报公安、财政、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机制。企业今后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并对其企业法人、负责人在银行信贷、投融资、合同签订、海关签证、企业外籍人员工作证件等、将受到信用约束机制的影响。

二、
企业在高温天气要注意哪些事项?
根据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三、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情形
(一)企业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二)企业未按照工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三)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四)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后果的相关知识,根据相关知识的了解,后果是企业在银行信贷,投融资,签合同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个体户列入异常经营
一、经营异常的个体户怎么处理
1、经营异常的个体户处理方法如下:
(1)尽快补报年报、平时按时提交年报,工商局审核后将其移出;
(2)修改虚假的公示信息;
(3)申请原地址解锁,工商局会来电核实,通过后即可移出;
(4)按照要求缴纳,税收征管系统自动解除非正常状态,无需纳税人专门申请解除。
2、法律依据:《个体工商户条例》第十七条
个体工商户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第二十三条
个体工商户提交虚假材料骗取注册登记,或者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4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哪些后果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后果如下:
1、影响法定代表人、股东、监事的个人征信,不允许买房、无法贷款、无法出国;
2、公司后续无法变更或注销;
3、无法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标;
4、银行信用、合同签约受限制。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什么影响?
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影响有:
1、对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有损害;
2、对企业的投融资有影响;
3、对企业的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信誉、信用有影响《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自列入之日起3年内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可以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将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应当作出移出决定,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移出决定应当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号、移出日期、移出事由、作出决定机关法律依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自列入之日起3年内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可以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将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应当作出移出决定,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移出决定应当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号、移出日期、移出事由、作出决定机关第十一条依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可以在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后,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