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从犯的认定标准

更新时间:2022-04-28 12: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公司员工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侵占了单位的财产达到一定数额的,可能会涉嫌职务侵占罪,那么职务侵占罪从犯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解答这个问题,并带您了解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一、

职务侵占罪从犯的认定标准?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和二十七条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可知,我国刑法对于主从犯的认定,是以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区分的,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故职务侵占犯罪也不例外,也应当适用该原则来认定。

  具体而言,在职务侵占的共同犯罪中,其主从犯的认定并不以身份的有无、职位的高低来区分,而是取决其在整个犯罪过程所起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行为人对于该犯罪起着积极、推动和主导作用,则即使其没有相关身份和职位,也应当被认定为主犯。

职务侵占罪从犯

二、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构成要件的区别

  (一)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职务侵占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侵占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三)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但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的是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则不影响职务侵占罪成立;而侵占罪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四)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既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还有个人的;侵占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三种特定物,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他人仅是指个人,而不包括单位。

  (五)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司财物的所有权;而侵占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六)职务侵占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侵占罪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

三、

职务侵占罪判多少年

  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职务侵占罪从犯的认定标准的相关知识,认定职务侵占罪,一定要区分与侵占罪等其他罪名的差异。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及条件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关键是:1. 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单位人员;2. 主观上存在直接故意;3. 侵犯的是单位财产;4. 客观行为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物,且数额达到较大标准。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起诉追责和民事诉讼追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
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共谋
对于职务侵占罪的共犯认定,关键要素包括:确认犯罪是否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权、分析是否存在共同犯罪行为、核实参与者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以及判断是否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我们将根据事实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做出合理的判定。
医药经理职务侵占罪判刑如何认定
对于医药经理的职务侵占罪,法律处罚的认定主要是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于轻微情节,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根据情况处罚金;对于严重情节,判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同时还会考虑其他惩罚措施;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最终的判决结果将结合案件的每一个细节,依法作出裁决。
律师解答动态
非上海工作购房需满足社保或个税要求,建议先了解限购政策再行动。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3分钟前
可以在协议中约定:如果中介拒退押金,房东协助提供中介信息供你维权,搞清楚到底押金给的谁
没法撤销,这个帮不了你,没法撤销这个。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9分钟前
不能,只是体现的依法纳税的金额
郭进律师
郭进律师
11分钟前
你好,上述情况,建议报警处理。
这个看具体有多少包怎么邮寄了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14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