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的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23-07-21 17: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下列人员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那么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的法律规定?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的法律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规定: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相关内容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在开庭审理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二、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的范围是什么?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规定,我国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被委托的近亲属在参与诉讼活动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供近亲属关系证明。近亲属的关系证明应由公安机关出具,可以提供结婚证、出生证、户口簿等官方文件证明,也可以由受委托近亲属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具亲属关系的身份证明。
三、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是否要提前申请
(一)《民事诉讼法》没有限制委托代理人的时间。在法院民事诉讼各项程序进行过程中,当事人都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处理相关诉讼事务。
(二)委托代理人时,需要向法院提交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的法律规定的法律知识。综上所述,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代理人范围有哪些,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一、民事诉讼代理人资格范围是什么
1、民事诉讼代理人资格范围如下:
(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二、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权限范围有哪些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权限范围如下:
1、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来源于委托人的授权,因此其代理的事项和代理权限的范围都取决于委托人的授权;
2、法定代理人的权限,法定诉讼代理人既可以代理当事人处分诉讼权利,也可以代理当事人处分实体权利。法定诉讼代理人所为的一切诉讼行为,均应视为被代理人本人所为的诉讼行为,与被代理人本人所为的诉讼行为产生同等效力。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能够委托几个诉讼代理人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一般可以委托两名诉讼代理人代理其进行诉讼。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以下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1.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包括哪些
一、民事诉讼代理人资格范围是什么
1、民事诉讼代理人资格范围如下:
(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二、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权限范围有哪些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权限范围如下:
1、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来源于委托人的授权,因此其代理的事项和代理权限的范围都取决于委托人的授权;
2、法定代理人的权限,法定诉讼代理人既可以代理当事人处分诉讼权利,也可以代理当事人处分实体权利。法定诉讼代理人所为的一切诉讼行为,均应视为被代理人本人所为的诉讼行为,与被代理人本人所为的诉讼行为产生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