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规定
更新时间:2022-03-23 12: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司法诉讼当中,如果当事人一方有精神类疾病,按照法律规定,可能会规避法律责任,所以有很多侵权人想要用这种方法来逃避惩罚,但是是否属于精神病,是需要经过司法鉴定的,那么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规定
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是:
(一)首先由人民检察院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
(二)司法鉴定机构首先应明确鉴定的目的和要求,审阅案情和病情等有关材料,拟定鉴定方案。
(三)对被鉴定人进行躯体的、神经系统的和精神状态的各项检查,必要时还应做心理测验、脑电图、CT扫描及其他特殊检査。
(四)通常由3~5人组成的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简单案件也可由专家个人承担。最后根据检查所见,结合案情,进行分析说明,作出鉴定结论,缮写鉴定书,交付委托鉴定机关。

二、
关于司法鉴定的有效期是多久
司法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之一,作为证据属性,其有效期一般是永久性的,比如说自己在一年前申请的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意见到今天为止都是有效的,但也有因时间过长而导致其被推翻的风险。因此,如果是以司法鉴定得出的鉴定意见作为重要证据提起诉讼的话,则最好是在准备诉讼的时候再申请司法鉴定,这也是为了避免相关的法律风险。
三、
司法鉴定受理时间的规定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鉴定时限延长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那么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规定的相关内容。如果您对此类问题还有疑问,或者有其他法律问题,都可以来找法网平台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以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您的利益不受损失。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司法鉴定精神疾病流程是什么
精神司法鉴定包括多个环节,如阅卷了解案情、明确疾病诊断、科学评定能力、签署鉴定意见等。各环节需专业人员操作,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公正,为案件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的严谨步骤是什么?
处理司法鉴定程序时,常见方式有:确保委托合法、审核委托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指派合格鉴定人员、按规定出具鉴定文书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案件性质、鉴定需求、法律法规要求和鉴定机构的实际能力。
申请做司法鉴定有什么程序
申请司法鉴定一般会有以下步骤:
1. 向司法鉴定机构提出委托鉴定的申请;
2. 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的,对委托鉴定事项、鉴定材料等进行审查;
3. 司法鉴定机构组织鉴定;
4. 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若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延长,但延长时限通常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若鉴定时限需延长,应及时告知委托人。此外,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有约定的,将按照约定执行。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