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7-17 09: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民事案件是诉讼程序中比较多见的类型,对于此类案件法院一般采用调解、判决、裁定三种形式作出。那么民事案件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

民事案件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原告提起的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如果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在审判实践中,裁定驳回起诉与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容易混淆,有人分不清哪些该用裁定,哪些该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是从实体上判决原告败诉,原告虽然有起诉权,但是丧失胜诉权,主要适用于:证据不足,缺乏法律依据,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且无中止、中断、延长理由等。而驳回起诉是在受理案件后,人民法院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民事案件受理条件,从程序上予以驳回,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主体不适格,既包括原告主体不适格,也包括被告主体不适格。

  应当以当事人是否是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即本案诉讼标的)的主体,作为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在某些例外的情况下,非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利的主体,也可以作为适格的当事人。原告必须是有诉讼权利能力且与案件存在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必须是侵犯原告民事权益或与原告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被请求的相对人。否则,只要有一方当事人不适格,人民法院就应依法裁定驳回起诉。

  (二)被告不明确。

  原告起诉时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即被诉称侵犯原告民事权益或者与原告发生民事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被告,诉讼程序就无从进行,人民法院也无法对案件进行审理。

  (三)没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原告起诉时必须明确指出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益的内容,对被告实体权利请求的内容,以及提出诉讼请求的事实依据和理由,这些都是起诉中的核心内容。倘若原告起诉时没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就只有驳回其起诉。

  (四)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原告提起的诉讼应当属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否则人民法院无权对案件进行审理。例如: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涉及城镇企业(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案件;非法集资而引发的纠纷;涉及到大面积土地调整或者群体性利益的重新分配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追索土地征用补偿费等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民事案件驳回起诉

二、

民事案件辩护词应该怎么写?

  民事案件辩护词应该写称谓,然后将自己会见被告人,查阅案卷的卷宗和证据,对案情全面了解,现在针对相应的量刑问题进行辩护意见的提出,最后就是将自己的辩护意见完整的阐述出来,并且附加证据清单。

三、

民事案件受理范围

  (一)财产关系案件。这里所说的财产关系,指的是不包括具有纵向行政隶属关系的财产关系,只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主要有财产所有、财产权利的流转、财产权利继承等横向的财产关系。这一内涵是与我国《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向对应的。

  (二)人身关系案件。这里所说的人身关系是基于人格权、身份权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权利。基于人格权而产生的权利包括生命、姓名权、荣誉权等。基于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权利包括著作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然而基于政治性和隶属性的纵向管理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管理就不属于《民法典》调整的范围,当然在争议解决时也就不能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范来解决。这类型的纠纷主要包括行政人事关系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管理纠纷等。

  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像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涉及城镇企业(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案件;非法集资而引发的纠纷;涉及到大面积土地调整或者群体性利益的重新分配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追索土地征用补偿费等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三)劳动争议案件。目前我国的就业采用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模式,在争议解决时也采取“先仲裁,后诉讼”的争议解决模式。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劳动争议当事人对劳动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就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涉及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而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的,均可以通过到法院打民事官司的途径解决。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案件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知识,通过上文可知,民事案件裁定驳回起诉一般为主体不适格、被告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以及不符合诉讼受理范围。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事裁定驳回起诉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民事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多样,处理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如驳回起诉并说明理由,告知补正材料或向其他机关申请处理等,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裁定驳回起诉情形有哪些,有什么规定
法律分析:法院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况包括: 1. 主体不适格。 2. 被告不明确。 3. 没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4. 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5. 受案后发现属于刑事犯罪、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 6. 应当由仲裁主管的。 7. 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 8. 6个月内又起诉离婚案件。 9. 一事不再理。 10. 人民法院认为依法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的其他情形。 因此,在起诉前,当事人需要确保自己符合起诉条件,包括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法院可能会裁定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