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存在的法律风险

更新时间:2022-04-18 11: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我国并没有“假离婚”这一说,一旦离婚便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假离婚存在的法律风险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解答这个问题,并带您了解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一、

假离婚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财产风险。共同财产可能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范围,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比如一对夫妻原有两套房属共有财产,“假离婚”时两套房产归女方,在离婚协议上约定两套房屋归女方所有,即使后来复婚,这两套房都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一)“弄假成真”风险。有些“假离婚”者本来已经约定,在实现不正当目的之后再行复婚。然而,离婚之后有些人却“假戏真做”,一方见异思迁,抛弃另一方,拒绝复婚,从而致使双方矛盾激化,引发事端,形成社会不安定隐患。

假离婚法律

二、

假离婚具有法律效应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没有假离婚这种说法,离婚后就会解除婚姻关系,双方不再负有权利义务。协议离婚需要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签订离婚协议书并进行登记;诉讼离婚是一方向法院起诉,提交能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证据,法院经审理后能确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应当判决准予离婚。

三、

“假离婚”具有法律效力吗?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基于某种特殊目的,往往是不正当利益,借离婚为名,从表象上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而离婚的行为。“假离婚”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双方为了福利分房、买房、职位升迁等原因;

  (二)一方通过假离婚的方式,哄骗对方达到真离婚的目的;

  (三)双方通过假离婚来逃避债务;

  (四)其他不正当的目的。

  “假离婚”一般采取协议离婚的方式,但也不排除当事人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采取诉讼离婚的手段。

  “假离婚”的双方当事人一旦领取结婚证后,他们的婚姻即告解除,双方不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不再有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双方均取得再婚的权利。因为婚姻的登记行为具有公示效力,无论其离婚登记是否属于自愿和是否具有离婚的真实意愿,其离婚行为都属有效。但是,对于借离婚而达到的非法目的,属于民法规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假离婚存在的法律风险的相关知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没有假离婚这种说法,离婚后就会解除婚姻关系,双方不再负有权利义务。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
您好,感谢您的咨询,稍后会有工作人员给您致电!
90年代做了7年代课老师,退休时能否补交社保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存在补缴的可能性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6分钟前
扁桃体手术是否报销学平险,需查看保险合同具体条款及医院资质。
闲鱼卖家美图销售商品,收到成色预期不符,协商退回
郭海峰律师
郭海峰律师
18分钟前
怎么冲话费充错多少了呢可反馈下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