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有效的要件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现在每个人的法律意识都在不断的提高,比方说很多人会提前订立好遗嘱,将自己的合法财产进行分配。但是遗嘱的订立不是简单的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那么遗嘱有效的要件有哪些?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为您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

遗嘱有效的要件有哪些?

  包括下列要件:

  (一)立遗嘱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遗嘱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三)遗嘱内容合法;

  (四)遗嘱处分的财产是立遗嘱人的合法财产。

合法有效的遗嘱

二、

遗嘱怎么订立是合法有效的?

  遗嘱必须是具备遗嘱能力之人所为,符合法定要式者,才是一个在法律上有效的遗嘱。得为遗嘱的能力称为遗嘱能力。在香港,遗嘱的订立需要有至少两位非受益人担任见证人,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一般而言,这两位见证人的其中一位会由协助订立遗嘱的律师楼合伙人担任,而另一人则由前述律师所邀请的同业(一般由邻近律师楼的合伙人,但不能采用同一律师楼的其他合伙人)担任。

  虽然对于老人或者是不了解法律知识的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订立遗嘱,但是并非意味着该律师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分财产,而是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进行处理,建议在书写遗嘱时,有录音作证,避免之后又发生纠纷。

三、

合法有效的遗嘱如何公证?

  (一)申请。

  申请是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的公证申请标志着公证活动的开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第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3、需公证的文书;

  4、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5、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二)受理。

  受理标志着公证处公证行为的开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十七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1、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2、申请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4、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公证处受理后,要在公证登记簿上登记;公证事项的承办人应制作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公证处还可以应当事人的请求,帮助当事人起草、修改、拟定法律文书。

  (三)审查

  公证审查是指公证处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后,在制作公证书之前,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及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从法律和事实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公证审查是公证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四)出具公证书

  遗嘱及其他书面文书办理公证的流程没有任何的区别,不过,没有出具公证书之前不能绝对的说遗嘱就一定是合法有效的,比如当事人立遗嘱的时候把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也顺带着给分配了。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都属于公证机构要审查的内容,遗嘱公证的收费标准由公证机构决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遗嘱有效的要件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综上,遗嘱的有效要件包括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不违反公序良俗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口头遗嘱有效性的条件有哪些?
口头遗嘱的有效条件关键在于:遗嘱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内容合法并遵循公序良俗,同时必须有两位及以上的见证人现场见证。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立口头遗嘱,但一旦紧急情况解除,应立即以书面或录音录像形式重新确认遗嘱。
遗嘱继承有效性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遗嘱继承有效性看遗嘱是否合法。具体操作:1. 确认遗嘱是否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并签名;2. 检查遗嘱是否注明了具体日期;3. 核实遗嘱内容是否真实反映了立遗嘱人的意愿,且无违法情形;4. 如有见证人,确保其具备资格且签名真实。
被继承人去世代写遗嘱有效期多久,有哪些法律规定
自书遗嘱有效期无规定。处理时,先确认遗嘱合法性,按遗嘱分配遗产;若无遗嘱或遗嘱无效,则按法定继承办理,由法定继承人共同继承遗产。
律师解答动态
您可以联系所在户籍地确认下能否更改,以及当时是怎么更改的
邢华律师
邢华律师
1分钟前
离婚诉讼现在都得是男女双方共同的一个行为。男方假离婚,您确定您没有参与吗?您这个事实没有说清楚。如果
有电话专问服务,欢迎使用
你好,原则是还可以报的但是有补救措施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