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合同的特征

更新时间:2022-03-24 10: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定金合同指的是合同当事人为了保证顺利履行合同义务而向对方当事人支付一定代价所签订的合同,定金合同签订了就要交付定金,定金交付后是不退的,那么定金合同的特征?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

定金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定金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它具有合同的共性,同时它又具有合同共性以外的特征。

  (一)从属性。定金合同属于从合同的一种,从属性质表现为:定金合同的有效以主合同之有效为前提,主合同无效,定金合同必然无效,而定金合同无效,主合同并不因此无效。

  (二)实践性,定金合同是实践合同,它是以定金的交付为合同的成立要件。

  (三)要式性,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

定金合同

二、

应当如何约定定金合同

  定金合同与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一样,也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规定以书面形式订立,是为了保证当事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发生纠纷时便于举证和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责任的判断。定金合同中应当规定被担保的主合同的情况、定金的数额和定金交付的期限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不能主张定金的权利。

三、

定金合同是什么合同

  定金合同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主合同时,为了保证主合同的履行,签订从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预先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收回或者抵作价款的一种担保合同。在定金合同中,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定金合同属于从合同、要式合同、实践合同。同时,定金合同具有定金罚则的效力。在签定金合同时,要严格审查主合同效力。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无效。因此,应当在签订定金合同时注意审查主合同是否有效,以保证所签订的定金合同有效。还要在合同标的额的20%以内约定定金数额,使用定金必须掌握定金数额的有关法律规定,否则会造成部分定金的无效。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定金合同的特征的法律知识。综上,定金合同的特征有从属性、实践性以及要式性,在签订定金合同的时候要注意定金是不予退还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定金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退吗
如果约定为定金,可以适用法律规定处理。
咨询一下合同定金方面
你好,想咨询定金怎么了?
认购书的定金是立约定金吗
当前,商品房认购书中往往约定了定金条款,一般做法是购房者未能在认购书约定的期限内缴纳购房款或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就没收定金;如果以后签订了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定金则抵充房款。我们认为,商品房认购书中的定金同时有两重属性,第一重属性是立约定金,第二重属性是履约定金。因此,在商品房纠纷案件中应兼顾定金的这两个属性,正确理解相关法条。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将定金返还买受人。此外,在认购书一方当事人拒绝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情况下,要辨别拒绝签订是否违反认购书中的诚信谈判义务。守约方在适用定金罚则后,可以主张赔偿损失,但应酌定支持。根据合同法规定,违反诚信谈判义务应承担缔约责任,赔偿守约方信赖利益的损失。因此,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其在订立认购书及签订本合同过程中的损失。
律师解答动态
失信人若要办理港澳通行证,得先确认自己是否在限制出境名单中。若不在,准备好相关材料按常规流程申请就行
如果你不是本村村民,涉及小产权房纠纷,一般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别人欠钱不还,先尝试与其友好沟通协商,明确还款要求,了解不还钱的原因,争取达成还款协议,并保留好
女职工退休年龄因岗位而异,管理和技术岗55岁,工人岗50岁。可先确认妻子岗位性质,若医院认定有误,可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征信报告显示有追偿是能处理的。首先要确认追偿原因,比如是否因担保债务违约被追偿。可与追偿方沟通,看能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先确认被封原因,若因高频呼出等正常原因,可联系运营商说明情况并提供兼职证明争取解封。若因涉及违法违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这大概率是诈骗手段,正规借贷不会有这种验资要求。所谓扣除24小时返回很可能是骗你钱,一旦转账就可能血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4分钟前
您可以先向医院索要病历和手术记录,确认是否未经同意进行手术,再考虑向卫生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