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
更新时间:2022-02-12 10: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拥有股份,就会委托别人代持股份,自己则隐藏起来,这对实际股份持有人是很有风险的。那么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是:
1、代持股协议可能无效的风险;
2、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的风险;
3、未经公司过半数股东同意,不能变更为显名股东的风险。

二、
股份代持究竟受到法律保护吗?
股份代持虽然出现已久的,但在2011年前中国并无明确规范股份代持行为的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直至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中明确规定,不属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合同无效情形的股份代持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美国、香港法律均允许“实际权益拥有人”的概念;其他例如《香港公司条例》中也明确了一般公司的股权持有上可以存在“代名人”。
三、
股权代持合法吗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通过阅读上文,相信您对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的相关知识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代持股份所涉及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代持股份风险可通过多种方式处理。一、签订代持协议明确权益;二、保留出资证据防争议;三、与其他股东协商,争取支持变更。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降低法律风险。
公司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具体有哪些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可通过签订详细明确的代持股协议、确保实际出资人权益得到名义股东认可,以及寻求专业法律意见来规避。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法律法规要求及各方利益,以最大化保障自身权益。
股份代持协议有什么风险
关于股权代持协议的风险有哪些,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下:
1、股权代持协议被认定为无效;
2、显名股东恶意侵害隐名股东权益;
3、难以确认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
(三)》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