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更新时间:2022-02-12 16: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我国,对于专利权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一般专利权想要得到保护,需要进行专利权申请,一旦申请获得专利权后,他人不得侵犯。那么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专利法》第62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这与我国《民法能则》第137条的规定相一致。不过,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起算点存在两种特殊情况:

  (一)超过二年的起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往往是连续的,有时甚至是断断续续的。

  如果从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起二年内,专利权人未主张权利,而二年之后,侵权行为仍在继续,这时如果不能对专利权人进行保护,显然是不公平的。专利权人的请求权可以分为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前者指停止侵权,从时效制度的目的出发,这类请求权本身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29]后者指赔偿损失,当然适用诉讼时效,但是从专利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的侵权损失赔偿额,仍然处于诉讼时效期间之内。为此,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二》第23条规定,权利超过二年起诉的,人民判决被告停止侵权,并支付起诉之日前推算二年内的侵权损害赔偿数额,但这种判决应满足两个前提条件:(1)起诉时侵权行为仍在继续;(2)起诉时专利权仍在有效期内。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二》的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针对侵权行为的物权请求权(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二)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发明专利的一项特殊之处是,授权前的临时保护。

  由于发明专利实行“提前公布、实质审查”,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这时其他单位或个人完全可以实施公开的发明技术,这种行为在授权之前不视为侵权。根据《专利法》第13条规定,上述单位或个人应支付适当的费用,这就是对发明申请的临时保护措施。依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专利权人可以在授权前提出支付要求,但如果这种要求被拒绝,专利权人只有等到授权之后才能要求专利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时,实质审查可能还未开始,或者已开始但尚未结束,到授权之日往往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要求自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起计算时效,则完全会出现专利权人有资格起诉时已超过二年的现象。为此,《专利法》第62条第2款规定,专利权人于授权之日前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时效自专利授权之日起计算。于是,这类诉讼的时效有两个起算点:二是专利授权之日;二是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以其中的晚者为实际起算点。

侵犯专利权诉讼时效

二、

侵犯专利权处罚

  侵犯专利权,是指没有得到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其专利的行为。擅自实施他人专利,应受到下列处罚:

  一、假冒他人专利的。

  1、承担民事责任(赔偿专利权人的损失);

  2、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给予下列处分:

  1)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

  2)没有违法所得;

  3)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

  1、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

  2、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是多少

  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的相关知识,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年,超过二年的起诉侵犯专利权会丧失胜诉权。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怎样才算侵犯专利权?通常情况下哪些行为会被认定为是侵犯他人专利权?专利怎样才算是侵权?
专利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两类。 直接侵权行为。这是指直接由行为人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包括: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间接侵权行为。这是指行为人本身的行为并不直接构成对专利权的侵害,但实施了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侵害专利权的行为。间接侵权行为通常是为直接侵权行为制造条件,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行为人销售专利产品的零部件、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或者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械设备;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者委托,擅自转让其专利技术的行为等。
外观设计专利权侵害,被别人起诉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在法庭上该如何反驳原告
有负责证明合法来源的举证责任,例如供货商的供货渠道、合同、发票、付款记录等。若无法证明,可能会承担责任。不过即使败诉,向权利人赔偿过后,可以就损失向供货商追偿。
律师解答动态
如果以夫妻共同财产归还为由,那么你至少退一半。
孟翔律师
孟翔律师
3分钟前
优先通过劳动监察部门快速处理;若公司坚持拒付,可委托律师介入仲裁或诉讼。
公司有问题,先去劳动局。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工资沟通案情需要时间,你现在有空沟通吗?
黄龙泉律师
黄龙泉律师
13分钟前
您好!这种情况您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并且要求补发工资。请问一下,单位欠你们多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