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更新时间:2022-02-16 17: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以下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

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犯罪构成,就是依照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统一。

  根据我国刑法,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其中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这几种因素。其中,行为人的罪过,即其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未明确规定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而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的通说,认为只能是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也可以是过于自信,即肇事人对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未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里过失是指肇事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本身,则可能是明知故犯。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后,车辆的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行为,似乎符合共同犯罪的条件:从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上看,是二人以上,上述人员与肇事者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他们共同实行了“逃逸”行为。也就是说,在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上述人员唆使、帮助肇事者逃离事故现场,肇事者在上述人员的唆使、帮助下客观上实施了“逃逸”行为。并且他们的共同逃逸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结果。

  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从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上述人员与肇事者明知已经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上述人员仍唆使、帮助肇事者“逃逸”,主观上是故意的;肇事者在上述人员的唆使、帮助下对“逃逸”行为主观上也是故意的,即他们对“共同逃逸”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的。但能否因此就认为他们的“逃逸”行为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呢?其实刚才分析的车辆的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与肇事者的主观故意仅是对“逃逸”行为而言的,但从前文第(一)点已可得知,“逃逸”行为仅仅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量刑情节,而并不是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情节。换句话说,交通肇事的“逃逸”行为仅对本罪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行为人对“逃逸”行为的共同故意,是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行为人为了自己或他人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仅以行为人对“逃逸”行为的共同故意,就认为他们是交通肇事共同犯罪的故意是不妥当的。

交通肇事罪

二、

交通肇事罪赔偿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 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数额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限制。

三、

交通肇事罪拘役缓刑吗

  交通肇事罪被判拘役如果符合条件的可以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如果犯罪分子不满十八周岁、是怀孕的妇女或者已满七十五周岁的,应当宣告缓刑。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哪些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为过失。具体处理方式包括: 1. 刑事处罚:依据《刑法》规定,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肇事者行为,判处相应刑罚。 2. 民事赔偿:肇事者需依法赔偿受害人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3. 积极配合调查:肇事者应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以便司法机关公正处理。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什么呢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一)主体为一般主体; (二)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三)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四)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导致严重后果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若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则刑罚将加重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行为导致死亡,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处罚。
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是怎么去规定的
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它主要指行为人故意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进而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造成公共及个人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对于此类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通常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主张您的权力。
公安机关立案和受理案件,主要依据的是您“被诈骗”的事实和证据,而不是您银行卡本身具备“大笔提现”或“
上午好,一共是有多少贷款金额已经被冻结了?然后我才可以知道贷款金额的50%是多少钱。凡是要你先交钱的
瀛穗律师
瀛穗律师
1分钟前
当时选择报警了吗?收集好证据材料,可以来找专业的律所寻求帮助
你好,追不回,扣的款可抵扣欠款
你好,看具体的案情情况的呢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