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辞退员工的4种情形

更新时间:2022-03-13 07: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实际生活中,一般劳动者没有犯错,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辞退员工的。但是如果出现了法律规定的·四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员工。那么不得辞退员工的4种情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用人单位不得解雇员工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之规定,劳动者有以下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裁减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风险提示】根据本条规定,用人单位裁员时,应当把握“老”、“弱”、“病”、“残”的不得裁减: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为“老”;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为“弱”;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为“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为“残”

不得辞退员工

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赔偿

  (一)是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二是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三、

离职后档案怎么处理

  辞职后,档案问题,需要根据自己找工作情况,可以选择存放人才市场、户籍人事局;或者先找工作,然后让新单位的HR咨询相关的办理流程。如果新单位不接受人事档案,就将档案转移到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定期缴纳托管费用即可。离职后员工档案转移的流程:(1)由县级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接受企业移交来的被裁员工的档案,在30日内将该档案转人被裁员工(失业人员)户口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2)由县级(含县)以上中国共产党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服务所(中心)或者人才市场的从事代理机构负责接受转移或者保管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员,包括企业被裁员工的人事档案。

  通过阅读上文,相信您对不得辞退员工的4种情形的相关知识已经很清楚了。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不得辞退员工的4种情形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法律所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可辞退员工的特殊情形
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不能辞退员工。如员工疑似职业病,应安排检查和治疗;因工负伤,应提供医疗和抚恤;对孕期女职工,应给予产假等。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员工,确保其在特殊时期得到妥善照顾。
在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谨慎。若员工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期间或丧失劳动能力,不得解除合同。应依法保障员工权益,违反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确保合规操作,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
在何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雇员工
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不得解雇员工。这些情形包括员工患职业病或工伤并确认丧失劳动能力、处于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连续工作满15年且即将退休等。在这些情况下,解雇将违反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遵守法律,保障员工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备调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得看具体情况。要是备调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影响决策造成损失,可能要担责;若如
您好,向所在地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提交《立案监督申请》,要求检察机关督促公安机关立案
你这种情况属于借名买车。你可收集车辆实际由你使用、贷款由你偿还、年检保险由你办理等证据,向法院提出执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2分钟前
您好,银行不得擅自扣划客户资金,代扣需基于合同约定或客户授权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遇到有人欠1600块不还,首先可以直接和对方沟通,要求还钱,保留聊天记录等证据。若沟通无果,收集转账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3分钟前
您好,民政局不会在冷静期过30天后主动打电话询问,需当事人自行办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专利申请没成功想退款,得看和服务方签的合同咋约定的。要是合同里有没申请成退款的条款,按条款来就行。要
被骗了就尽快报警处理,只有警方可以帮你。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