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提出离职可以领失业金吗

更新时间:2022-02-09 13: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职工因个人原因离职的不可以领失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那么劳动者提出离职可以领失业金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离职可以领失业金吗

  职工因个人原因离职的不可以领失业金。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十八条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劳动者提出离职

二、

辞职有哪些情形

  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二是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三是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就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

三、

申请离职后多久可以走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在用人单位无法定过错情形下,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无需用人单位同意,30天期满,用人单位即应结清工资,办理解除合同手续。

  但30天未满,劳动者不得擅自离职,否则,构成违法解除合同,应当赔偿用人单位损失;30天是给予用人单位安排人员接替工作的期限,30天未满,用人单位可以办理解除合同。

  一般劳动者辞职,是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辞职,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员工没有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是属于员工违纪,但是只要员工和单位完成交接,办理离职手续,单位都是需要和员工结清工资的。

  失业补助金是国家对离职员工的一种救济手段,员工因为工资问题和单位出现纠纷,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索赔的。以上就是由找法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劳动者提出离职可以领失业金吗的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本人离职可以领取失业金吗
你好,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的失业人员,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等向当地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业金。
自己离职可以领失业保险吗
您好,一般员工主动要求辞职,需提前一个月书面申请,单位一般不提供补偿,但支付工资。失业保险问题可咨询当地的社保局。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要验证游戏道具被骗的证据,首先得收集能证明交易存在的记录,像聊天记录、交易截图等,这些能反映交易过程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公司漏交五险一金却补交不了,这损害了你的权益。你可与公司协商,让公司把漏交两月应承担部分折算成现金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你可以先和单位友好协商,说明85年7月到89年12月这段时间应视同交保险且未支付赔偿金的情况,争取达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这种情况可能对方故意不回信息。你先保留好寄手机的凭证,像快递单等。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对方,比如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3分钟前
若被骗,要尽快收集好证据,像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接着可以线上找网络受理平台报案,也能直接去附近受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2分钟前
这种情况有可能影响后续评级,因为骨折和损伤程度有差异,评级标准可能不同。解决方案是尽快向认定机构提出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4分钟前
起诉后,对方通常能知道你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身份信息,这些在起诉状等法律文书中会有体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7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另一半正常收留居住不会受连带责任,仅收留不构成协助隐匿资产。但如果另一半帮忙转移、藏匿财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