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如何撤诉

更新时间:2022-01-22 10: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通常来说我国不管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的话都是可以二审的,二审也就是说对于一审的判决不服的话是可以直接提起上诉,在法院核准了之后才会进行二审流程,所以法律是很严肃的。那么,虚假诉讼如何撤诉?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虚假诉讼如何撤诉

  虚假诉讼要承担法律责任并且不得撤诉。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虚假诉讼如何撤诉

二、

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有哪些

  (一)《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四)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

虚假诉讼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虚假诉讼罪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一)《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四)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虚假诉讼如何撤诉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小编提醒您,所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的被告提起上诉的,如果上诉的请求是有具体事实,不是虚构、捏造的,是不会构成虚假诉讼罪的。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发现亲戚虚假诉讼怎样立案?
虚假诉讼罪立案首先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进行初审后,判断为确实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的,应当予以立案。<br/>
案外人如何举报虚假诉讼
对于可能存在虚假诉讼情形的案件,由申请人向检察机关提出调查申请或者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有重大影响的,检察机关应当依申请或依职权启动违法行为调查程序,可以采取询问、查询、调取相关证据材料、查阅案卷材料、勘验、鉴定等方式调查核实该案件是否虚假诉讼。
民事案件,进行虚假诉讼
你好 可以要求法院重点核查的 或者直接给我打电话
律师解答动态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自愿将孩子送养且办理法定手续,不违法。但如果以送养为名买卖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这种情况大概率是涉及到某些案件被采取限制措施了。首先得弄清楚被限制的具体原因,可尝试通过线上渠道去了
把问题叙述清楚,我的回复才能帮到你实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这种情况可以尝试联系当时负责该强制执行的人员,看能否重新获取密码查询案件进展。也可以整理手头关于该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7分钟前
打篮球属自甘风险活动,若对方非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你眼镜被打,通常不用担责。若对方是故意或有重大过失,比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