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放贷怎么处罚

更新时间:2022-02-01 15: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进行放贷的时候是需要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的,如果金融机构非法的进行放贷则是需要依法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的,进行放贷是会扰乱市场金融秩序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那么,非法放贷怎么处罚?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非法放贷怎么处罚

  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非法放贷怎么处罚

二、

违法发放贷款罪立案标准

  对违法发放贷款案(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立案追诉标准规定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

违法发放贷款的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

  1、行为人有违反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纪律的行为;

  2、有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国家重大损失的后果发生;

  3、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人是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才能构成本罪主体外,单位也能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主观上的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是在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反国家金融及贷款管理制度故意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非法放贷怎么处罚的内容,对于非法放贷行为,在进行量刑的时候,是会根据非法放贷的金额来进行的处罚的,一般是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如果您还有相关的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一般违法发放贷款罪既遂是怎么处罚的?
违法发放贷款罪既遂常见处理方式为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具体选择应根据违法发放贷款的数额、损失程度及是否向关系人发放等因素决定。
银行非法放贷,怎么处理?夏律师
以下情形属于非法放贷: 1、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高利息吸收存款后私自放贷。 2、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3.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银行名义为单位之间非法拆借巨额资金做担保。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犯了违法发放贷款罪怎么处罚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处罚规定如下: 1.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若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2. 若数额特别巨大或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对于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行为,将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罚。 4. 若单位犯前两款罪,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5. 关系人的范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律师解答动态
账号出租本身有风险,出租行为可能违反平台规定。若被骗,先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尝试联系对方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平台售卖价格高于官网不一定违法,市场交易遵循自愿原则,只要购买时你知情且同意该价格就没问题。但要是平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8分钟前
您可能遭遇了婚介诈骗,建议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追究对方法律责任。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若要取消转学申请,首先得和接收学校沟通,说明不想转学的原因,让其停止办理接收手续;接着联系原学校,告
季志华律师
季志华律师
13分钟前
你好,建议通过当地法院官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全国法院通用)查询是否有相关案件或通知。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