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遗属补助金需什么材料

更新时间:2021-12-24 14: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供养人死后,作为被供养人符合条件的是可以依法申请领取遗属补助金的,在申请领取遗属补助金的时候是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也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的,那么,领遗属补助金需什么材料?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

领遗属补助金需什么材料

  被供养人符合条件,可到保险事业处审核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保险处审核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程序是:单位需持供养人的档案、户口本、死亡证明、火化证并填写《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核表》和《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核花名册》。如果供养人是离休人员,被供养人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保险处直接发放;如果供养人在退休或在职期间死亡,被供养人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供养人所在单位发放。

领遗属补助金需什么材料

二、

遗属补助的标准是什么

  遗属补助政策最新标准是这样的:首先是农业户口的,每人每月230元,是非农业户口的,每人每月280元。根据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对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最先的补助是这样的:企业退休人员死亡后,符合供养条件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30元。后来根据社会情况的发展,遗属补助进行了调整,调整为: 农业人口遗属每人每月230元,非农业人口遗属每人每月280元。

三、

遗属补助条件范围

  (一)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生前直系亲属无生活来源,系依靠死者供养,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列为供养直系亲属:

  1、祖父、父、夫年满60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祖母、母、妻年满55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祖父、祖母作为供养对象,还必须是无子女或子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没有收入来源者。

  3、子女(包括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孙子女、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16岁或虽满16岁仍在上中学或职业中学的;孙子女、弟妹作为供养对象,还必须是无父母或父母均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没有收人来源者。

  (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自幼依靠他人抚养长大,现抚养人符合第一条(1)、(2)款条件的,可视为供养直系亲属。

  (三)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死亡时其遗属当时符合供养条件的,可列为供养直系亲属,凡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死亡时,其遗属当时不符合供养条件,以后才符合供养条件的,不再列为供养直系亲属范围享受定期生活困难补助。遗腹子可列为供养直系亲属范围,不受本条限制。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领遗属补助金需什么材料的内容,根据相关规定,在申请领取遗属补助金的时候是需要准备户口本、死亡证明、户口本等相关的材料的,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社会保障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0958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如果再婚的话还能领遗属补助金吗
法律分析:可以,只要证明存在合法婚姻关系,再婚人员有权享受遗属待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三角债务法院如何处理?
你好:可以起诉解决
工资条被单位遗失,导致不能补缴社保
如果单位拒绝承认您的实际工资,您可以首先收集并整理所有能证明您实际工资的证据,如银行流水、工作记录等。然后,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
单亲家庭,父亲是藏族,我是藏族,妈妈的信息提供不了,我想改汉族,并且满了18岁可以改吗?
改民族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准备充分的证明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父母民族身份证明等。其次,前往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提交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公安机关将审核材
莫名其妙收到不是自己的快递是怎么回事
收到不明快递,需谨慎处理。先核实信息,如属误会及时沟通解决;如涉及违法行为,保留证据并报警。确保个人信息安全,避免法律纠纷。
你好我租房的铁皮房子租期2年办的,营业证,能办烟草证吗
关于铁皮房办理烟草证,常见处理方式包括:首先了解当地烟草专卖法规定,确保房屋符合安全、消防等要求;其次,咨询当地烟草专卖局或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具体办理流程和所需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