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继承法关于房产继承顺序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通常,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继承方式就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如果没有遗嘱的就适用法定继承。那么民法典继承法关于房产继承顺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民法典继承法关于房产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是依照法律的规定,由继承人按继承顺序、继承份额进行继承。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顺序是指上述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顺序。《民法典》将继承人分成两个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及虽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份额是指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份额一般均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该予以照顾,适当多分配一些遗产。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继承人经过协商一致,可以平均分配遗产,也可以不平均分配遗产,这一点在房产的继承上尤为重要。

房产继承顺序

二、

房屋遗产继承顺序

  首先有个继承的条件,继承人死后,继承才可发生,然后,继承人必须是合法继承人,也就是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遗产必须是这个被继承人活着的时候他的个人所有财产,这是继承的所有必须的条件。

  继承根据法定继承有遗嘱的继承,要根据遗嘱继承,如果是有遗赠扶养协议的继承要根据协议去弄。被继承人生前有立下遗嘱的,或者曾与组织或者个人签订协议的,再他死后要优先他的遗嘱以及协议的内容,来按要求的处理他的遗产,如果是没有的就可以直接根据法定继承来处理。

  那么什么是法定继承人?法律是有规定这个法定继承人的,因此继承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和继承份额的规定的。法定继承人有他的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父母、组/外祖父母。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有2个继承顺序,继承是第一顺序的先继承,也就是他的配偶、父母和子女,然后如果没有的,那么就是第二顺序的继承,第二顺序的包括他的兄弟姐妹、祖/外祖父母。

三、

配偶死亡遗产继承顺序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典》第1127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民法典》第1129条还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在遗产继承中,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其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或者在遗嘱中明确将其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应遵照该遗嘱执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找法网的有关知识,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对与民法典继承法关于房产继承顺序有关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找法网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关于房产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房产的继承顺序是按照法律或遗嘱来决定的。如果是法定继承,那么首先由第一顺位的继承人进行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就会由第二顺位的继承人进行继承。如果是遗嘱继承,就会按照遗嘱的约定来进行。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确保遗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具体的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执行。
继承房产的顺序是怎样的
房产继承顺序依法定或遗嘱。法定继承先考虑配偶、子女、父母,无则考虑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嘱继承依遗嘱约定。处理时需确保遗嘱有效性,遵循法定程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以避免纠纷。
夫妻房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夫妻房产继承顺序依法定或遗嘱。法定继承首先由配偶、子女、父母继承,无则由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遗嘱继承依遗嘱约定。处理时需确认继承人身份、房产价值,办理相关手续,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纠纷。
律师解答动态
有相关证据可以收集并保存
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上的服务
怀孕期间,他是不能解除合同的。按理,合同肯定是要到你怀孕,包括那个哺乳期接触。
你好,详细沟通,更好为你解答
赵磊律师
赵磊律师
15分钟前
你好我可以帮你解答一下问题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1小时前
收集证据→与单位协商→向学校反映→向劳动监察投诉→申请仲裁/起诉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