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写借条按什么案由
更新时间:2021-12-13 13: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很多的企业中的偶尔也会是有拖欠薪水的情况,但通常企业的员工基本都是可以理解企业这样做的原因,所以也就基本上是不跟企业计较这个东西的,当然拖欠工资也有立案的情况。那么,拖欠工资写借条按什么案由?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拖欠工资写借条按什么案由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该类案件的案由确定与案件本身的定性密不可分,究竟应为劳务合同纠纷还是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应该区分该两个案由的根本是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即双方之间是劳务合同关系还是劳动合同关系,因前者所产生的纠纷案由应为劳务合同纠纷,因后者所产生的纠纷案由应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如果确定了是追索劳动报酬的话,该纠纷就属于劳动纠纷。
《劳动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二、
企业恶意拖欠工资怎么办
(一)对于这种违法行为,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二)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三)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四)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五)按上述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三、
拖欠工资劳动仲裁赔偿
(一)劳动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就工资纠纷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一)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如果有关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金额没有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那么仲裁裁决仅对企业具有终局效力,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有关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金额超过了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那么仲裁裁决对劳动者和企业都不具有终局效力,任何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均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拖欠工资写借条按什么案由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小编提醒您,所以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合法,拖欠劳动者工资是一种违法行为。而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根据《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符合某些情形,可以合法扣发劳动者的工资。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拖欠工资的案由是什么
对于拖欠工资的情况,通常是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包括提供已支付工资的凭证或解释未足额按时支付的原因。当劳动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他们有权提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此外,在劳动争议中,双方当事人都需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相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用人单位有责任提供这些证据;否则,他们将承担不利后果。
在仲裁过程中,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过查证属实,仲裁庭会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相关的证据,仲裁庭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在特定时间内提供。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提供,他们同样需要承担不利后果。
拖欠工资属于哪些案由
拖欠工资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单位仍未支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拥有工资欠条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如果劳动者的诉讼请求只涉及工资欠款,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那么该案件将被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将依法发出支付令。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向企业的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与单位协商解决等。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