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抚恤金怎么领取

更新时间:2021-12-11 09: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公司的职工,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受伤进而导致死亡的话,是可以领取职工抚恤金的,这些抚恤金可以作为对职工亲属的补偿。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职工抚恤金怎么领取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职工抚恤金怎么领取

  单位支付的死亡的退休职工丧葬费、抚恤金应该由谁领取,法律上并无具体规定,丧葬费和抚恤金虽然不是遗产,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可参照民法典的规定,由死亡退休职工的法定继承人领取,法定继承人有多人的,可由法定继承人推举代表领取。法定继承人不能达成一致的,可由法定继承人诉诸法院处理。

职工抚恤金怎么领取

  二、什么是抚恤金

  抚恤金是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抚恤金是国家按照相关规定对特殊人员抚慰和经济补偿。

  三、退休职工死亡抚恤金标准

  (一)自2011年8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仍按现行渠道解决。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三)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参加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因公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当地工伤保险规定执行。

  (四)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属于病故的,一次性抚恤待遇仍按当地规定执行。

  (五)除上述情形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从2004年10月1日起调整为: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烈士的抚恤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

  3、丧葬费标准:因病4000元;因工5000元;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非农户一人月补助210元;二人以上的每人月补助190元;农业户口一人月170;二人以上的每人月150元;

  5、对上述对象中,确定因工死亡的遗属增发65元,抗日战争的增80元;红军的,增发100元遗属系孤独一人的可增发70元。

  (六)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外非外交人员和港澳地区内派人员中原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发基数为本人国内基本工资。

  一般来说,对于哪些因工死亡的职工,他的家人可能在感情遭受伤害的同时,物质生活上也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通过职工抚恤金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职工抚恤金怎么领取的相关内容,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或者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一人领取抚恤金吗?
抚恤金能否由一人领取,需依据当地社保政策规定。在死者仅有一个主要依靠其生前抚养的直系亲属,或经其他人全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一人领取抚恤金。此外,根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三条,符合以下情形的人员可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 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3. 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4. 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 5. 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 6. 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 7. 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建议你直接联系你的执行法官,询问情况。
您好,您老公做了这种事情,你是要跟他离婚还是?
徐婕律师
徐婕律师
4分钟前
若摩托车行驶证等材料丢失,需根据车辆状态选择不同处理方式:车辆已丢失或被盗‌报警处理‌:向当地公安机
徐婕律师
徐婕律师
5分钟前
根据中国现行规范,天然气管道埋深需根据敷设位置确定:车行道下≥0.9米,非车行道(含人行道)下≥0.
具体的法律意见可以找律师沟通。
您好,这种情况您可以报警处理。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