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罪量刑标准
更新时间:2021-12-09 11: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进行食品的生产和经营的时候是需要保证食品安全的,如果食品安全出现了问题是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伤害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那么,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
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罪量刑标准
量刑标准:
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物性疾患的行为。
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怎样的
(一)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九)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三、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形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二)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三)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四)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六)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七)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八)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九)超过保质期限的;
(十)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十一)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十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罪量刑标准的内容,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对于情节严重的是可能会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是会依法进行判决的,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
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
现行最新司法解释关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金额,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如果数额达到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诉。如果数额较大的,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数额巨大,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能并处没收财产。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被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且达到以下情形之一,应予以立案追诉:
1.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3.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对于“归个人使用”的定义包括: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其他自然人使用;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或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并谋取个人利益。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骗取保险金**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若利用职务之便,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将依照上述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相关法律条款**
《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经理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其他非法收入或侵占公司财产的,将没收违法所得并责令退还公司财产,同时由公司给予处分。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若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将应归合伙企业的利益据为己有或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业财产,将责令退还相关利益和财产给合伙企业。若给合伙企业或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