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司法鉴定程序
更新时间:2022-01-08 0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公安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会发现其有精神上面的问题,为了落实其精神状况,要通过司法鉴定来认定,这是为了保障后续的案件顺利的开展。那么,精神司法鉴定程序?请继续阅读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仔细归纳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精神司法鉴定程序
(一)首先由人民检察院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
(二)司法鉴定机构首先应明确鉴定的目的和要求,审阅案情和病情等有关材料,拟定鉴定方案。
(三)对被鉴定人进行躯体的、神经系统的和精神状态的各项检查,必要时还应做心理测验、脑电图、CT扫描及其他特殊检査。
(四)通常由3?5人组成的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简单案件也可由专家个人承担。最后根据检查所见,结合案情,进行分析说明,作出鉴定结论,缮写鉴定书,交付委托鉴定机关。
二、
申请精神司法鉴定的材料
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提交精神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精神病司法鉴定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被鉴定人的案件情况
(二)被鉴定人的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
(三)被鉴定人的个人资料(身份证)
(四)被鉴定人的社会资料
(五)中心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三、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对象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进行鉴定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
(四)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五)劳动改造的罪犯
(六)劳动教养人员
(七)收容审查人员
(八)和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精神司法鉴定程序的相关法律知识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精神司法鉴定是由人民检察院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然后司法鉴定机构拟定鉴定方案并作出鉴定结论,缮写鉴定书,交付委托鉴定机关。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司法鉴定精神疾病流程是什么
精神司法鉴定包括多个环节,如阅卷了解案情、明确疾病诊断、科学评定能力、签署鉴定意见等。各环节需专业人员操作,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公正,为案件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的严谨步骤是什么?
处理司法鉴定程序时,常见方式有:确保委托合法、审核委托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指派合格鉴定人员、按规定出具鉴定文书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案件性质、鉴定需求、法律法规要求和鉴定机构的实际能力。
申请做司法鉴定有什么程序
申请司法鉴定一般会有以下步骤:
1. 向司法鉴定机构提出委托鉴定的申请;
2. 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的,对委托鉴定事项、鉴定材料等进行审查;
3. 司法鉴定机构组织鉴定;
4. 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若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延长,但延长时限通常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若鉴定时限需延长,应及时告知委托人。此外,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有约定的,将按照约定执行。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