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法律有哪些方面

更新时间:2021-11-30 11: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经过了这么多次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查也是重中之重,但是很多人对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是很清楚,那么食品的法律有哪些方面呢,请继续阅读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仔细归纳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食品的法律有哪些方面

  和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02-4-2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1年10月27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二、

食品生产经营需要符合的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三、

食品安全的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食品的法律有哪些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毕竟是民以食为天,因而在法律上也是有很多部法律与食品安全是相关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条例有哪些
食品安全问题应依据相关规定处理。具体操作包括: 1. 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2. 对问题食品进行封存、召回; 3. 配合调查,提供相关资料; 4. 整改问题,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不同情况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食品相关法律
你好 请简单的描述案情
律师解答动态
如果您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传票或拒不到庭,法院可依法进行缺席审理和判决
可以的。离婚后,可以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和医疗费,
王晴律师
王晴律师
6分钟前
您好,您遇到离婚问题了吗?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14分钟前
在四川达州,如果你是1976年出生,按照当地政策,在2025-2029年退休的职工,社保缴费计算年限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17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陈家麟律师
陈家麟律师
24分钟前
你好简单说一下案情时间
耿正义律师
耿正义律师
27分钟前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