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罪属于什么案件

更新时间:2021-11-25 15: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其实在生活中的话大家对于吵架这样的事情也是非常多见的,包括自己跟别人吵架的时候也会忍受不住愤怒而直接口吐芬芳,其实这样的辱骂行为的话是不对的,也是可以进行处罚的。那么,侮辱罪属于什么案件?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侮辱罪属于什么案件

  目前我国刑法中没有辱骂罪这一罪名,如果辱骂他人情节严重,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可以按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侮辱罪属于什么案件 

二、

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

  (一)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构成侮辱罪的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民事侵权的侮辱行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1款规定,仅限于“造成一定影响”的侮辱行为。

  (二)行为的对象不同。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可能为法人。《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2款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诋毁、诽谤他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侮辱法人的名誉可以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而不构成侮辱罪。

  (三)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也有过失。即民事侵权行为人只要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他人人格、名誉的损害,就应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

三、

什么是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

  (一)公然侮辱他人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格权。侵犯的对象是特定的自然人。人格权包括人格尊严以及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以侮辱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的行为,一般表现为漫骂、羞辱他人的姓名,对他人的姓名进行有损人格的恶意解释,以使他人的人格、名誉受到损害。

  (二)本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公然侮辱他人,但情节和后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公然,是指当着众人或者第三人的面,或者是可以是利用使不特定的多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至于被侵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本行为的成立。侮辱既可以是暴力的,如以墨涂人,强迫他人做有损人格的动作等;也可以是文字的,如以大字报、小字报、漫画等形式攻击被侵害人人格;还可以是口头的,如以言语对被侵害人进行嘲笑、辱骂等;对肖像的侮辱也可以构成本行为,如在涂划、玷污、践踏、损毁他人肖像。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侮辱罪属于什么案件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小编提醒您,所以目前我国刑法中没有辱骂罪这一罪名,如果辱骂他人情节严重,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可以按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语言侮辱罪的立案标准如下:1、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予以立案。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侮辱罪的行为方式,请问侮辱罪的行为方式具体有哪些?什么行为会构成侮辱罪?
侮辱罪的行为方式有以下: (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经济纠纷这属于什么案件
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涉及财物等案件都属于经济纠纷
律师解答动态
别着急,若签协议时存在欺诈,这协议可能可撤销。你先收集能证明被骗的证据,像聊天记录、录音等。之后可和
若你是按规定招用的临时工,且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前的临时工连续工龄,通常可视同缴费年限。
你好,被骗了多少钱,有没有报警
公司未开离职证明不违法,但你有权要求开具,建议与公司沟通解决。
仅描述情况,较难认定诈骗。若公司故意虚构事实、有非法占有目的才可能构成,可先协商或依合同维权。
你好这边有什么可以为你服务的
王娟律师
王娟律师
2分钟前
你好,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保留好转账记录,后续不需要承担责任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