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经济林补偿标准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征地拆迁补偿的整个过程中,对于经济林的拆迁补偿的标准实际上规定的是比较详细的。各种经济林也正是因为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比较可观的,因此对于它们被砍伐之后的补偿标准也是比较高的。下边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各种经济林补偿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
各种经济林补偿标准
(一)龙眼、荔枝
1、一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30元;二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50元;三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80元。上述年限内每亩补偿最高限额为3000元以下。
2、四年以上,十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100元,每亩补偿标准为9000元-12000元。
3、十一年以上树龄的,每棵补偿150元,每亩补偿标准为9000元-12000元。
(二)黄皮
1、一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20元;二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30元;三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40元。上述年限内每亩补偿最高限额为3000元。
2、四年以上,八年以下树龄的,每棵补偿50元,每亩补偿9000-12000元。
3、九年以上树龄的,每棵补偿80元,每亩补偿9000-12000元。

二、经济林的内涵
经济林亦称“特用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根据其利用部位不同,大致分为: (1) 利用种子作为榨油原料的木本油料林,如油茶、油桐、油橄榄、核桃等;(2) 利用树叶的茶树林、桑树林等;(3) 利用树皮的纤维林和木栓林、如枸树、栓皮栎等;(4) 利用枝条作编织原料的采条林,如荆条、怪柳等;(5)利用树液的橡胶林、漆树林等。
经济林价值很高,一般实行集约化经营。是综合开发山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营造经济林应选择早熟、丰产、优质的品种和类型。
三、关于经济林的其他注意事项
广义经济林是与防护林相对而言,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它包括特用经济林、薪炭林等。
狭义经济林是指利用树木的果实、种子、树皮、树叶、树汁、树枝、花蕾、嫩芽等等,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包括淀粉、油脂、橡胶、药材、香料、饮料、涂料及果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和灌木林。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各种经济林补偿标准的相关问题。经济林种类的不同补偿标准实际上也是有所差异的。如果您对各种经济林补偿标准还有其他疑问的话,欢迎您来咨询我们找法网的相关律师。我们的律师会积极为您提供相关的帮助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农村林地征用有哪些补偿标准?
农村林地征收可获得的补偿主要包括:
1.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2. 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3. 林木补偿费。
4. 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农村林地征地补偿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通常按照树木生长的年限进行阶梯性分段补偿,包括1-3年、4-13年、14-20年以及21年以上等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补偿标准。
对于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其补偿标准同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对于农村村民住宅,应遵循先补偿后搬迁的原则,并确保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货币补偿等方式进行公平、合理的补偿,并额外补偿因征收产生的搬迁和临时安置等费用,以保障农村村民的居住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
经济林征地补偿是什么
林地征地补偿标准按不同年限进行阶梯性分段补偿,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征地是国家为实现公共职能建设公共设施的行为,需对土地原有使用人进行相应补偿。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的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制定区片综合地价时,需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资源条件、产值、区位、供求关系及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重新公布一次。
农村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1.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是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2. 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制定区片综合地价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3. 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对农村村民住宅,应尊重其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对因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予以补偿,保障其居住的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
4.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主要用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补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