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做精神病鉴定
更新时间:2021-11-07 11: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精神疾病来说给病人以及病人家属带来的困难都是非常大的,他们做某些事的时候是控制不了自己且没有意识的,精神疾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生活以及工作,那么,什么情况下做精神病鉴定,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什么情况下做精神病鉴定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什么情况下做精神病鉴定
(一)第一种就是看患者的行为有没有异常,比如说倘若出现了怪异的行为,做出一些不可理解的动作,甚至出现了有破坏行为,还有攻击性行为。那么可以说明患者的心理是不太正常的,此时就要考虑一下是否出现了精神病。
(二)第二种鉴定的办法,就是会出现幻觉,若是患者听到耳边有人说话,但是此时倘若周围没有人的,那么这些也是精神病的一种了。医学上称之为幻视,幻视就是没有外来的刺激,而病人却能看到有人。
(三)第三种表现的症状就是妄想了,这是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会对某些事物有错误的看法,但是自己却觉得这是正确的。而且还觉得周围的所发生的事情和他都是有关系的,这也是其中的一种了。
二、如何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
(一)司法机关在收到嫌疑人等提出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申请,并经相关程序批准后,会确定有资质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在鉴定时间,将收集到的相关材料连同卷宗一并提交鉴定机构。鉴定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场,同时还会通知被害人家属等到场。鉴定机构根据案件事实,通过询问嫌疑人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答题等环节,鉴定人员会根据以上鉴定材料,运用专业知识以及经验作出最终鉴定意见。
三、精神病鉴定要做哪些检查
(一)精神障碍是指可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常给个人或他人带来苦恼甚至伤害的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大部分患者因症状持续、发作频繁,或程度严重、自感苦恼而就诊。小部分病情较重,但却不感苦恼,亦不自视有病,多是亲友出于关怀或感到威胁而将其送诊。精神障碍不同于一般内科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症候群及病程的识别。
以上内容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什么情况下做精神病鉴定相关内容,第一种就是看患者的行为有没有异常,比如说倘若出现了怪异的行为,做出一些不可理解的动作,甚至出现了有破坏行为,还有攻击性行为。那么可以说明患者的心理是不太正常的,此时就要考虑一下是否出现了精神病,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标准及其等级
精神病司法鉴定包括组织专家评估、依据标准判定等级。操作时需结合患者病历、访谈和观察,确保全面客观。鉴定结果将影响患者法律责任判定,如重度患者可能不追究刑事责任,但监护人需承担相应责任。
民法典精神病鉴定的程序是怎样的,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精神病鉴定的司法程序:
1. 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实。
2. 办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员主持。
3. 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
4. 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
5.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
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核对并记录鉴定材料的名称、种类、数量、性状、保存状况、收到时间等。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本通则所称鉴定材料包括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比对样本材料以及其他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鉴定资料。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收到委托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于复杂、疑难或者特殊鉴定事项的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决定受理的时间。
精神病人伤人如何赔偿,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如下:
1. 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
2. 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
3. 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伤残等级,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应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5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
精神损害赔偿包括:
1. 侵害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2. 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3. 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4. 侵害婚姻关系的精神损害赔偿;
5. 侵害死者的精神损害赔偿;
6. 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2. 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 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 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