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最低罚款标准

更新时间:2021-10-21 15: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由于市面上很多宣传广告,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导致我们一时间无法辨别这些宣传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于虚假宣传是有约束的,虚假宣传最低罚款标准是多少?那么,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有关于虚假宣传最低罚款标准的知识吧,以供大家参考!
一、

虚假宣传最低罚款标准

  1、虚假宣传的内容有2项的,罚款增加5000元,以后每增加一项,增加罚款5000元;

  2、因虚假宣传行为而发生的经营额达到5万元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5万元的,每增加5000元,增加罚款1000元;

  3、虚假宣传行为延续的时间达到三个月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三个月的,每增加1个月,增加罚款3000元;

  4、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费用达到5000元的,增加罚款5000元;超过5000元的,每增加1000元,增加罚款2000元。

 虚假宣传最低罚款标准 

二、

对虚假宣传行为处罚规定有哪些

  1、为公正合理实施对虚假宣传行为(含“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下同)的行政处罚,制订本规定。

  2、对虚假宣传行为的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等相关规定。

  3、对商业信誉或者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制作方式、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经营状况、售后服务等作虚假宣传或者作引人误解的宣传的,罚款1.5万元。

三、

虚假宣传的加重情形有哪些

  1、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受到处罚后,再次实施的,增加20%;

  2、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的,增加20%的罚款额;

  3、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增加20%的罚款额;

  4、刊登、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声明性公告的,增加20%的罚款额;

  5、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材料的,增加30%的罚款额;

  6、拒绝监督检查,阻碍执法人员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其他违法行为实施地,抢夺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资料等,采用暴力手段的,增加40%的罚款额;未采用暴力手段的,增加30%的罚款额;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虚假宣传最低罚款标准的法律知识。虚假宣传并没有最低的罚款标准,根据所虚假宣传的产品,由工商部门进行酌情处罚,具体需要根据产品的自身价值。如果您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539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网店虚假宣传罚款是怎么样的标准
你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
网站虚假宣传被罚款,网店被投诉虚假宣传工商局罚款多少
消费者遇到虚假宣传的维权途径:(1)消费者因为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而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要求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赔偿。这是因为经营
网店虚假宣传的处罚标准是怎么样
你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的孩子用父母的身份证注册了游戏账号充值可以申请退款吗?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
把丈夫和情妇的聊天记录发给抖音是违法的吗?
就看是否涉嫌侵犯隐私,建议不要侵犯隐私
我校因为我没有普通话证书不给毕业证书
你可以与学校教务处或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具体原因和依据。如沟通无果,可以向教育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与甲方的下一个外包公司签约,能否要求赔偿,目前外包公司还未给到书面通知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接受转项目、跟随甲方至新地点或要求经济补偿。选择应基于个人职业规划、家庭状况及对新工作环境的考量。如希望稳定,可考虑接受转项目或跟随甲方;若搬迁
你好就是现在有人想拉我一起投资
从法律角度,判断一个投资是否值得参与,首先要审查投资项目的合法性,确保不涉及违法或高风险领域。其次,要评估投资协议或合同的内容是否公平、合理,特别是关于权益、责
我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龄24年,我想问一下这个费用有个人承担还是单位承担吗
补缴医疗保险费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是用人单位漏缴,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要求单位补缴;如是个人漏缴,则需前往社保机构按当时费率标准补缴。补缴后,确保达到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