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最长能拘留多久
更新时间:2021-10-21 11: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们都知道,对于违法的人一律适用刑法进行处罚肯定是不妥当的,这样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也达不到令轻微违法的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行政拘留作为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的紧急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临时强制措施,拘留是有一定期限限定的,那么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最长能拘留多久?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最长能拘留多久
拘留一般情况下是不超过15天的,多种违法合并处罚的不超过20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三、行政拘留需要什么程序
1、公安机关在执行拘留时,必须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拘留证是公安机关执行拘留的凭证。拘留证应当写明被拘留人的姓名、案由等,并盖有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印章。对抗拒拘留的人,执行拘留的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戒具。
2、公安机关拘留人以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作为“有碍侦查”的情形,不必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被拘留的人属于犯罪集团案犯,或者与犯罪集团、团伙有牵连,由于其他案犯尚未被捉拿归案,其被拘留的消息传出去,可能会引起其他同案犯的逃跑、自杀、毁灭或伪造证据等情况发生,妨碍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被拘留人的家属或单位的人与其犯罪有牵连,通知后可能引起转移、隐匿、销毁罪证。实践中,也常常会有一些无法通知的情形,如被拘留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地址不明,或者其家属或所在单位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24小时以内难以通知到,也有的被拘留人无家属、无所在单位等。
3、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三、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怎么处罚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应该受处罚的主要根据是
1、醉酒的人是有责任能力的;
2、行为人在醉酒前对自己的酒量是明知的,对自己醉酒后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备主观上的错误。
3、醉酒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和戒除的。因此,应予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2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这是因为,行为人在醉酒前对于自己喝酒的行为就应予节制,不能过量,醉酒完全是由于行为人自己无节制饮酒造成的。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醉酒主要包括生理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由于病理性醉酒属于精神病的范畴,这里的醉酒指的是生理性醉酒,即普通醉酒,是通常最多见的一种急性酒精中毒。生理醉酒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负责任,主要根据在于:
1、医学证明,生理醉酒人的辩论和控制能力只是有所减弱,并未完全丧失,不属于无责任能力人;
2、生理醉酒人在醉酒前对自己醉酒后可能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预见到,甚至已有所预见,在醉酒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具备故意的条件;
3、醉酒完全是人为的,是可以戒除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最长能拘留多久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所以,拘留一般情况下是不超过15天的,多种违法合并处罚的不超过20天。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第四项寻性滋事拘留几日?
治安拘留的标准相关规定如下:
一、受理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二、调查
(一)传唤
1. 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
2. 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3. 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可以强制传唤。
4. 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5. 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6.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的家属。
(二)询问
1. 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更正。
2. 被询问人要求就自行提供书面材料的,应当准许。必要时人民警察也可以要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
3. 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三)检查
1. 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2. 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3. 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4. 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检查笔录,由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被检查人拒绝签名的,人民警察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四)扣押
1.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的证据的物品,可以扣押;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不得扣押。
2. 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由调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盖章,应查点清楚,当面开列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3. 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挪做他用;经查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及时退还。
(五)鉴定
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问题,应当指派和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鉴定;鉴定人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
三、决定
(一)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对没有本人陈述,但有证据能够证明事实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二)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反治安管理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陈述和申辩而加重处罚。
(四)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
(五)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家属;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六)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七)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记入办理治安案件期限。
四、执行
(一)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
(二)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交纳罚款。
(三)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申请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应提出担保人并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
(四)担保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与本案无牵连;享有政治权利且人身自由未受限;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治安管理处罚法酒驾
上海醉酒驾驶怎么处罚?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一、醉酒驾车判断标准: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二、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
1. 酒后驾驶机动车,记6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1--3个月;
2. 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记12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3个月;
3. 醉酒驾驶机动车,记12分,罚2000元,暂扣驾驶证3--6个月,拘留15天以下;
4. 酒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记12分,罚2000元,暂扣驾驶证6个月,拘留15天以下;
5. 一年内有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