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

更新时间:2021-10-16 13: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刑事案件中,想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是需要具备充足的证据的,对于所提供的证据都需要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如果作伪证的话是很可能会构成犯罪的,那么,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

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

  伪证罪立案标准为:

  1、使不应当受到刑罚的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可以导致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的;

  3、已经造成了冤案、假案或者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经济犯罪分子毁灭、隐匿罪证或制造伪证的;

  5、由于其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 

二、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两种犯罪都有陷害他人的故意,两者的区别是:

  1、前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前者的行为是在侦查、审判中发生 的;后者的行为是立案侦查之前实施的,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3、前者是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的;后者则是作虚假的告发。

  4、前者只是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而后者则是捏造了整个犯罪事实。

  5、前者的目的可能有两种: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而后者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

三、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

  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按照有关规定,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的内容,对于刑事伪证罪是有一定的立案标准的,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会依法立案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关于伪证罪的立案标准
伪证罪核心在于涉及提供虚假证据的问题。处理时,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法律措施:对于故意作伪证的证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通过暴力等手段阻止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司法人员涉及伪证罪的情况,将会从重处罚。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会严格审查证据的真实性,确保依法对伪证罪进行定罪和量刑。
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有什么
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 1. 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 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3. 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民事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应予以立案调查。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 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3. 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4. 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伪证罪的立案标准为:在侦查、审判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意图陷害他人或为他人隐匿罪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严重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制造伪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 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轻罪重判的; 2. 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的; 3. 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 5. 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 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相关知识推荐
律师解答动态
李政律师
李政律师
14分钟前
你好,我是商丘专业劳动纠纷律师,很高兴为你服务。单位的做法不合理,也是违法的
你好,请问具体是什么情况,可否详细说说,以便更好地帮助你。
赵磊律师
赵磊律师
今天 00:13
你好,我可以帮你回答一下问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