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期限的规定是多久

更新时间:2021-10-21 07: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已通过诉讼主张权利,或者被起诉。会收到法院关于举证责任的通知,呢么举证期限的规定有多长时间呢?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是多久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举证期限的规定是多久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举证期限的规定是多久 

  二、举证期限的延长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关于举证期限的其他规定

  1、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2、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3、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4、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是多久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可协商或法院指定。协商确定需法院认可,可少于30天;法院指定不少于30天。逾期提供证据需说明理由,否则法院可不予采纳或处罚。确保及时举证,维护自身权益。
民间借贷的举证期限具体如何规定
民间借贷举证期限需严格遵守。一审案件举证期限不少于15日,二审新证据不少于10日。若需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提前7日申请。逾期提供证据需说明理由,否则法院可能不予采纳或处罚。确保及时举证,维护自身权益。
民事诉讼逾期可以举证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 一、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全部证据材料,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否则人民法院不组织质证。 二、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在举证期限内申请延期举证,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据保全的,需提交书面申请,且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调查收集证据的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在申请后七日内预交,逾期不预交的,对其申请不予准许。申请证据保全的,需提供担保。 四、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会责令其说明理由。若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采纳但予以训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