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补助金领取流程

更新时间:2021-11-04 13: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补助金是国家给予应得的人民而设立的,是具有严格性的。所以需要丧葬补助金领取流程越详细越好,该流程准备的材料一定要充足,特别仔细。那么丧葬补助金领取流程是什么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丧葬补助金领取流程

  (一)如实填写丧葬补助费申请表,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加盖部门公章。

  (二)提供由所在街道开具的去世人员无工作单位的证明信,(未成年子女去世不需此证明)户口本,身份证,死亡证明等材料。

  (三)职工去世父母如是多子女的,由公认的主要扶养人单位发放丧葬补助费,并提供由街道及多子女签字的证明材料。

  (四)到人力资源处办理有关手续。

  当职工死亡后单位会按照全省统一标准一次性给予职工家属一笔费用用于丧葬,这便是丧葬补助金。这是单位提供的一笔专项补助费用,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便为职工购买了这份社会保险,在事故发生后按照标准流程领取这份丧葬补助金可以稍微缓解一下家庭当时的经济压力。

丧葬补助

二、

丧葬补助金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规定:“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根据该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所能获得的丧葬补助金,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丧葬补助金赔偿金额=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6

  例如:姚某某为某工程承包公司勘测人员,在一次隧道勘测过程中因突发事故遭遇不幸,其所在单位地处我国中部某中小城市,该地居民比较重视丧葬婚娶的礼仪,其家人按照当地风俗为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丧事,各项花销累计4000元,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元/月。这样,姚某某的家人可获得的丧葬补助金赔偿额就不能以实际花销的金额为准,而应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其可获丧葬补助金为:

  丧葬补助金赔偿金额=600元/月×6=3600元

三、

什么是丧葬费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因人身损害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不管受害人的职业、身份、工作、性别、年龄等情况有何不同,也不管生前是生活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在涉及支付丧葬费标准这一问题时,不再有任何差异,都适用同一标准予以确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丧葬补助金领取流程的全部内容。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所能获得的丧葬补助金,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计算。如果您还不懂,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请问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亡补助金,这三项在分配的时候具体怎么来分
你好,在工亡赔偿金高于或低于实际应得工亡赔偿金的情形下,应先扣除丧葬费,然后按照依法计算的抚恤金和工亡补助金的比例,来分割供养亲属抚恤金与工亡补助金。
退休工人丧葬补助金的问题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其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在办理养老保险丧葬费和抚恤金时,需要提交以下资料: 1. 《养老失业保险死亡待遇申请表》 2. 《参保人遗属申领待遇声明》 3. 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4. 《殓葬证》、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因死亡注销户口证明、法院宣告死亡书原件和复印件等材料之一 5. 申请人与死者法定继承关系证明(如结婚证、户口薄、公安机关出具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公证书等),委托办理的需出具委托公证书 6. 殡葬部门的丧葬费收据 7. 申请人银行存折原件和复印件 办理程序:申请人带齐所需资料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经审核,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即来即办。办理完成后,会打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委托银行支付养老待遇凭证》,并将第三联交给申请人。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去哪里办理申领
您好!您可以去向社保部门申领。如需进一步沟通的欢迎一对一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可以帮你审核合同
颂威律师
颂威律师
6分钟前
你好,请问您是债权人吗?
赵蒙律师
赵蒙律师
8分钟前
您好,平板坏了,进不了商家啥意思呢。
可先向政府、国土所或村委会反映情况,请求协调解决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9分钟前
您好,您妻子作为担保人确实会面临被银行追偿的风险。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我来帮您分析一下具体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