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包括

更新时间:2021-11-06 10: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都会产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那么你知道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包括什么吗?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

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包括

  劳动仲裁的“终局裁决”,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庭在案件审理终结时对当事人提交的全部实体争议所作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和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或因执行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方面发生的争议,均可实行终局裁决。

  对于劳动仲裁庭所作出的终局裁决,如果不服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不能起诉,但如果该裁决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所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劳动争议仲裁终局

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执行

  1、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由人民法院执行

  (1)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2)2012年8月31日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2、撤裁与执行的冲突处理:由法院根据根据不同情形分别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

  第十八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用人单位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用人单位撤回撤销终局裁决申请或者其申请被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仲裁裁决被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三、

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适用范围有哪些

  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的适用范围: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包括全部内容。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和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或因执行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方面发生的争议,均可实行终局裁决。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劳动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的情况是什么
劳动仲裁一裁终局,劳动者不服裁决,可在15日内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若认为裁决存在法律错误,可在30日内向中级法院申请撤销。若裁决被撤销,双方均可在15日内就争议事项向法院起诉。
确认劳动关系终局裁决的程序是怎样的
确认劳动关系终局裁决程序简捷。劳动者对裁决满意应执行,可快速解决争议。若不满可申请撤销,但需符合法定条件,如程序违法等,撤销成功可避免不利后果。
劳动仲裁终局裁决事项包括什么,有哪些规定
劳动仲裁终局裁决包括劳动报酬等争议。具体处理:1.接受终局裁决,履行相应义务;2.对裁决不服,可向法院申请撤销,但需符合法定条件;3.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裁决即具有法律效力。处理方式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律师解答动态
商家以鞋盒破损拒收,若你能证明发出时鞋盒完好,可先和商家友好协商,说明情况让其接受退货。若协商不成,
颂威律师
颂威律师
7分钟前
你好,请问您是债权人吗?
赵蒙律师
赵蒙律师
9分钟前
您好,平板坏了,进不了商家啥意思呢。
周文才律师
周文才律师
10分钟前
可先向政府、国土所或村委会反映情况,请求协调解决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0分钟前
您好,您妻子作为担保人确实会面临被银行追偿的风险。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我来帮您分析一下具体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