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的公司注销了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1-09-17 15: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情况的影响,往往比较容易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从而导致公司被起诉,由此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那么,被起诉的公司注销了怎么办?下面看看找法网小编介绍吧!
一、
被起诉的公司注销了怎么办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所行使的相关民事行为对外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有限公司的法人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就是法人必须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债务。
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二)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四)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
(五)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六)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
公司被注销后如何确定诉讼主体
企业注销登记后,法人资格终止,诉讼主体资格也随之不存在,不能再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为此,一般将会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诉讼主体:
1、企业被注销登记时,清算主体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承诺企业注销登记后遗留的债权债务由其负责的,债权人可以做出承诺的清算主体或第三人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2、企业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登记,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注销登记中承诺偿债,债权人既可以对清算主体或承诺偿债人择一而诉,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也可以二者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担共同清偿责任。
3、被注销登记的企业为债权人的,如有权利义务承受人,可应其申请直接变更其为诉讼主体;无权利义务承受人或权利义务承受人表示不参加诉讼的,终结诉讼。
三、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职权
(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二)通知、公告债权人;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四)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
(五)清理债权、债务;
(六)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七)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以上是一篇关于“被起诉的公司注销了怎么办”方面的文章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被起诉的注销了的处理方法,还有公司被注销后如何确定诉讼主体以及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对于公司注销方面的法律问题,可以自行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公司注销了所欠债务怎么办
企业注销后的债务处理方式因具体情况而异。如果双方能够协商一致,可以签订协议明确债务的履行期限、方式和数额;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考虑通过人民调解或法律诉讼来解决;如果债务人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强制执行。在选择处理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债务的性质、证据的充分性以及执行的难度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执照被吊销法人无法联系,怎么办注销
如果公司执照被吊销且无法联系到法人,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注销:
成立清算组:公司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负责清理公司的财产和债权债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公司股东组成(公司股东为法人的,可指派相关人员参与清算),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发布清算组信息和债权人公告: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由申请人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清算组信息。同时,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依法通过报纸发布债权人公告,也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免费向社会发布债权人公告,公告期为45日。
开展清算活动:清算组负责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缴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罚款和罚金;向海关和税务机关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并办理相关手续,包括滞纳金、罚款、缴纳减免税货物提前解除海关监管需补缴税款以及提交相关需补办许可证件,办理企业所得税注销清算、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缴销发票和税控设备等;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的纳税人应当接受处罚缴纳罚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等。
分配公司财产: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制作清算报告:清算组在清算结束后,应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在办理注销过程中,可能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副本、经办人的身份证、公司注销事项的决定、公司的清算报告、刊登公司清算公告的报纸等,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而异。
如果存在股东失联、不配合等情况难以注销的,经书面及报纸(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通知全体股东,召开股东会形成符合法律及章程规定表决比例的决议、成立清算组清算后,可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对于公司已出现解散事宜,负有清算义务的投资人拒不履行清算义务或者因无法取得联系,或者不能依照公司章程等情形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公司,相关股东或债权人可依照《公司法》规定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强制清算。人民法院裁定强制清算,企业清算组可持人民法院终结强制清算程序的裁定,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建议在办理注销前,咨询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或相关专业机构,以确保按照正确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此外,吊销营业执照会给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带来一定限制,例如法人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等,并且可能影响法人、股东的征信。因此,应及时妥善处理公司的相关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