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有网友咨询说他是2000年借钱给别人,有借条,至今未还,但他一直没上诉,他现在还可以追回吗?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过着借钱出去借条到期了也没有还钱的经历,那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借条超过有效期该怎么办?以下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

  1、如果借条写明了最后具体的还款时间,有效期就从最后还款时间的第二天起开始计算,有效期三年。

  2、如果借条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就从向对方要钱的时间,或者是对方明确还钱和表示还钱等等意思表示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也是三年。

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

  二、借条超过有效期怎么办?

  1、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的还款协议。如果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 成还款协议,该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2、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双方无法协商的,债权人一方可以考虑向对方发出催收到期款项通知单。如果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民法总则》将于2020年12月31号失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三、欠条与借条的区别?

  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条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借款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那么债权人可以在任何时间索要,时效从债务人拒绝还款时起算,最长时效不得超过三年,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则时效从还款期满时起算。欠条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从欠款形成之日起算,约定还款期的从还款期满时起算。也就是说,约定了还款期的借条和欠条,时效是一样的,没有约定还款期的借条和欠条,则是有区别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的相关内容。借条的有效期是按最后的还款日期第二天开始计算,有效期为三年,如果超过了有效期诉讼时效也是三年。超过诉讼的时效就要考虑相互协商,协商不了那就要提交相关资料向法院起诉。最后,要注意欠条和借条是有区别的。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间借贷条据有效期为几年
民间借贷借条的有效期限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确定,双方应严格遵守约定。如果条据过期,可以尝试与对方协商延长有效期或者采取法律手段。但请注意,如果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可能会失去法律的保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
诉讼时效欠条有效期为几年
关于欠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最长保护期不超过二十年。具体处理方式包括:1.妥善保存欠条作为关键证据;2.在诉讼时效内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3.如果对方提出时效抗辩,可提供证据证明时效中断或延长的情况;4.若超过最长诉讼时效,虽然法院可能不再提供保障,但仍建议尝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欠款借条有效期多长时间法律
1. 欠款借条的有效期:主要依据《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进行,债权人应在三年内行使权利,否则可能丧失法律保护。 2. 解决此类纠纷的方式: * 协商:双方直接对话达成和解。 * 调解:由第三方协助双方达成协议。 * 仲裁:由专门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了解这些规定和程序,有助于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这种情况可能涉嫌诈骗。你可以收集女主播以结婚交友为名诱导刷礼物、不刷就找借口等证据,像聊天记录、直播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可以先和九立方商家协商,要求其承担维修、更换或退款责任,保留好购买凭证、破损鞋子等证据。若协商不成,
你好,贷款银行本身无权直接冻结欠款人的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账户,但若通过法律程序,法院有权根据银行申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10分钟前
你好,交通事故不予起诉,通常不会直接影响退休党员的退休待遇。但可能会因党纪处分等情况,对退休待遇产生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