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期间的债务如何认定和分割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俗话道:夫妻是一体的,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获得的收益是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其有平等的处理权;而夫妻双方背负的债务,如果是用于家庭支出的,也是属于共同债务,那么同居期间的债务如何认定和分割?以下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

同居期间的债务如何认定和分割

  解除关系时,同居期间为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那么,同居期间一方以个人名义向他人借款,要认定为同居期间双方的共同债务,必须有证据证明借款是用于同居双方的生产、生活。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方面的证据应当由债权人负责提供。

  在分割财产时,要把同居双方共同财产与同居双方个人所有的财产、子女的财产、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和全体家庭成员共有的财产区别开来。

同居期间的债务如何认定和分割

二、

共同债务的范围有哪些

  1、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3、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4、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5、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6、为支付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7、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8、双方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9、其他应当认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三、

我国法律中关于共同债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简单来说,在同居期间,为了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则是属于同居双方的共同的债权债务,由二人一起负责偿还;在分割时要注意与自身的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分割开来。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同居期间的债务如何认定和分割的相关内容,若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355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同居期间的债务分割
无须承担偿还责任。
非法同居债务如何分割
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为共同共有,有证据证明是一方个人财产的除外.
同居期间分割了财产,为什么债务不分割
双方可以协议分割财产和债务。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债务如何分割
您好,如果已经开支消耗掉就没分割了,如果是有负债,一起承担。
夫妻共同债务可以签协议转给男方吗?
夫妻双方可以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
夫妻婚姻期间的债务离婚会怎么处理
夫妻离婚债务要按下列方式处理: 1、应由双方共同偿还; 2、若双方有约定的,可以按照约定执行,但是双方的约定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3、若双方无法达成约定的
你好!女方退婚男方要求女方首饰折现归还合理吗
女方退婚首饰一般是可以折现金退给男方的,也可以直接退还首饰原物,因为其首饰是属于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在退婚时依法应当退还。且若该首饰被认定为彩礼的,男方要求返还
男女婚前借了30万,协议离婚了男方承担还款现在男方还不起了用不用女方还款?
夫妻之间的借款是需要偿还的,夫妻之间借款也属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行为,需要进行偿还。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
妻子见赌如命,把家里输的一地鸡毛,外债累累并丢弃五岁孩子离家出走用什么办法让她承担一切
您好,承担一切谈不上,如果想离婚可以起诉离婚,要求对方支付孩子抚养费。
和前任分手一年了,他要之前给我花的钱需要还嘛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