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债务的法定转移规定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债权债务移转分为全部转移和部分转移,是指把全部或某一特定的债权、债务全部移转给受让人,而不仅仅是权利或义务的移转。而要进行转移并不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必须是可以转移的且经过了所有当事人同意,此外还有一些别的注意事项,今天找法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的法定转移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债权债务的法定转移规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七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债权债务的法定转移规定

  二、债权债务转让有哪些条件

  1、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债权转让须有有效的合同存在。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根本前提。以无效的债权转让他人,或者以已经消灭的债权转让他人,就是转让的标的不能。这种规定的意义在于防止国家、集体的利益受损。

  2、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就债权让与达成一致意见。债权人与受让人须达成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如果债权转移的主体不适合,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债权转让合同无效,因此,债权的转让以有效的债权转让协议为条件。

  3、转让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让与性。转让的债权须有可让与性,有四种合同权利不得转让:第一类是依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包括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以特定身份关系为继承的债权;第二类是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从权利依主权利的移转而移转,若将从权利和主权利分类而单独转让,则为性质上所不允许;第三类是依合同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第四类是依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由于债权自身的特殊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4、必须有转让通知,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三、债权债务纠纷怎么起诉

  1、提交诉状申请立案

  债权人可以写一份起诉状然后递交到法院立案厅进行立案。

  2、法院发出受理通知

  在法院立案之后,人民法院会对债权人发出受理通知。

  3、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

  债权人和债务人交换双方的证据,债务人就债权人的诉求作出应答。

  4、开庭审理、质证、辩论

  上述程序进行完之后,双方只需等待开庭,然后参与审判即可。

  5、宣布判决结果

  有可能是当庭宣判,也可能是择日宣判。

  6、判决生效,执行

  起诉前进行财产保全,有利于维护权益,有利于执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债权债务的法定转移规定的相关内容。债权债务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转移,有效存在的债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债权具有可让与性、有转让通知是债权债务转移必要条件。如果在转移中发生了任何的矛盾纠纷,可以收集有关证据并准备诉状法院提起诉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你咨询的纠纷问题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也可以先协商
你好,你的诉求问题可以跟我讲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