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代表孩子放弃继承吗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进行遗产继承时,很多继承人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未成年的孩子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都还无法作出准确的选择,所以孩子都会有父母作为监护人,那么,父母可以代表孩子放弃继承吗?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父母可以代表孩子放弃继承吗
继承遗产或接受遗赠一般是纯粹对未成年人有利的行为,父母一般不可以代未成年子女放弃继承权或拒绝遗赠。

二、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
小华5岁的时候,母亲因为胃癌去世,小华和父亲廖某相依为命。廖某是工程师,常年在外做项目,根本无暇照顾小华。为了小华的身心健康,廖某在小华7岁的时候为她找了继母孙某。孙某在廖某回家时对待小华特别耐心,经常为小华做可口饭菜并为孩子买衣服。但这都是表面现象。一旦廖某出去工作,孙某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但经常毒打小华还对小华冷嘲热讽,害得小华经常没有饭吃,十分可怜。廖某在一次出差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留下了巨额遗产。孙某为了能独吞廖某的遗产,便以小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代替小华写下了书面声明。声明小华放弃继承权。孙某这样做正确吗?孙某可以代未成年的小华放弃继承权吗?
【法律解读】
本案涉及的是父母是否可以代未成年子女放弃继承权或者拒绝接受遗赠的问题。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包括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第二种是指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遗赠指被继承人临终前以遗嘱方式转让其部分遗产的行为。未成年子女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情况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继承遗产或接受遗赠一般是纯粹对未成年人有利的行为,父母一般不可以代未成年子女放弃继承权或拒绝遗赠。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自己也不可以放弃继承权。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继承权、受遗赠权时,不得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放弃继承权、受遗赠权。所以,父母不能代为未成年子女拒绝他人遗赠。如果父母代子女作出的决定明显损害子女利益的,也应认定为无效。结合本案,虽然孙某以继母的身份成为小华的法定代理人,但其代替小华书写的放弃继承权的声明,损害了小华合法权益,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父母可以代表孩子放弃继承吗的相关内容,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父母是不可以代表孩子放弃继承权的,因为继承遗产一般来说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不会造成伤害,但是在接受办理继承时孩子的父母需要代为进行办理和保管,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放弃继承 孙子,爸爸辈放弃继承,由大孙子继承需要谁写放弃继承声明
根据《婚姻法》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包括继承所得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实践中,继承人在处理遗产时,可以选择放弃继承权。然而,关于放弃继承权是否属于对继承所得夫妻共有财产的处分,存在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婚姻法》规定的继承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而放弃继承权和放弃共同财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依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有权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放弃继承权,但放弃行为属于身份行为,即使作为配偶一方也无权干涉另一方继承权放弃与否权利的行使。
另一种意见认为,因《物权法》第29条与《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矛盾,导致一些人对于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房屋处理遗产时,是否可以单方面放弃继承权存在争议。当前普遍认为继承人可以不经配偶同意即可单方放弃继承权,因为继承权是一种具有明显的人身性质的财产权,放弃继承权只是对自己权利的处分,与配偶无关。
此外,《物权法》实施后,从法律上消除了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出现的权利真空。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其遗产就依法转移为继承人所有。虽然《继承法》第25条对继承人单方放弃继承权作出了法律特别规定,但按照新法优先于旧法的原则,《物权法》规定的“取得财产”的内涵与《继承法》的规定已发生质的变化。如果继承人单方决定放弃所有权,与《婚姻法》第17条法律特别规定相悖,其处分行为未能体现夫妻对共同所有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
关于放弃继承
肯定是不行的。继承和赠与是二个法律关系。所交税费也不一样,你妈妈继承没有法律依据的。只能按赠与协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