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借高利贷违法吗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代表的是国家机关的形象,所以相关的公务员管理规定对于公务员有很多的纪律限制,公务员在职期间是不能进行经营性活动的,避免与职权挂钩,产生贪污贿赂行为,那么,公务员借高利贷违法吗?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的内容。

  一、公务员借高利贷违法吗

  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对其美誉度较高。他们一般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获得通往公务员之门的通行证。大多数公务员都是作风优良,品行端正,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以大局为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考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然而在公务员群体中,有一部分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他们利用手中的钱开始放高利贷,以期待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对于大多数借贷方来说,他们很难拒绝公务员放贷,因为公务员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稳定的资金支持,在资金市场中有最好的信誉。

  高利贷在很多人看来都认为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因为高利贷通常伴随着金钱纠纷,很容易导致事业失败、家庭分裂,甚至是触犯法律等严重的后果。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高利贷本身并不是算违法的,实际应该是进行高利贷的时候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大多数人以为的高利贷,实际上多属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今年刚出台的规定中有了详细的说明后,可以当利息超出保护范围时直接拒绝,并且法律也支持这种行为。不过要注意,高利贷与民间借贷的绝对分歧在于,高利贷是为了盈利,而民间借贷是为了借贷。

  非法债务比如赌债,不受法律保护;但合法债务,应当偿还,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高于银行,但不得高出同期贷款了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予保护。放高利贷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有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是不保护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标准的利息。非法集资要看具体证据是否能证明存在非法集资的行为。

  虽然公务员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公务员进行经营性活动,但是借高利贷只是民间借贷关系,只要按照约定还上借款就不属于违法。

 公务员借高利贷违法吗 

  二、民间放高利贷是合法的吗

  高利贷属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但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因此,民间借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而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

  也就是说,非法的高利贷借款契约不受法律保护,契约很可能在法庭会被宣告无效。

  三、高利贷合同是否有效

  民间借款合同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如果合同是有偿的,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就利率的高低作出约定。约定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的同期同类贷款,但必须合理,严禁高利贷。

  高利贷的标准,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处理。生产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高于生活性借贷的利率。有偿的民间借款合同,出借人不得在借贷时将利息扣除计入本金之内,也不得计算复利,搞利滚利,否则按照实际借贷额计息或将已收取的复利返还借贷人。

  合同约定借贷是有偿的,但没有约定利率或约定不明的,依《统一合同法》的规定,“视为不支付利息”。因此,出借人应当特别注意,如果出借人的内心意愿是订立有偿借款合同,就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利息条款。

  当高利贷是超过正常贷款利率的借贷,则高利贷的合同,肯定是无效的,因为其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据有关规定显示,在发生借贷时,贷款利率如果高出央行同期基准利率,将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因此,在高利贷中,就算是借款人与放款人或机构签订了贷款合同,也同样不受到法律保护,此合同无效。但是,放款人或机构在借款人不还借款时,通常会采取一些手段迫使借款人还款。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务员借高利贷违法吗的相关内容。国家对于公务员的纪律有明确的规定,公务员是不能从事经营管理活动,避免因此滋生贪污犯罪,因此公务员是不能放高利贷的,但是如果公务员借高利贷并没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并且能按时还款就不会有什么后果。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高利贷借了十万,违法吗
民间借贷利息的计算是根据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计算方式和借款期限计算的。如果合同约定的是月利,那就按月利率计算,再乘以借款月数;如果合同约定的是年利那就按年度计算。利率大小由双方协商确定
公务员借高利贷违法吗
你好,高利贷超过法律规定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实质是一种借贷行为。建议慎重
律师解答动态
与银行协商:如果您暂时无法一次性还清欠款,可以尝试与银行协商制定分期还款计划。
你好!这是可以去补办的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3分钟前
建议立即报警并联系保险公司,保留现场证据,及时就医,后续可依法索赔。
你好,具体可以向单位沟通了解。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监察
你好,如果有什么能够帮助你的,可以直接打电话说。
你好,具体可以向保险公司、贷款机构询问了解。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