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是万分之五吗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我们听说过契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等,却很少听说过印花税,印花说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对于借款合同就是需要缴纳印花税的,那么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是万分之五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为您介绍。

​  一、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是万分之五吗

  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贴花。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据金额计税贴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贴花。

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是万分之五吗

  二、印花税的计税办法

  1、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贴花。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据金额计税贴花。

  2、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这种借款次数频繁,如果每次借款都要贴花,势必加重双方负担。因此,对这类合同只就其规定的最高额在签订时贴花一次,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

  3、目前,有些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从贷款方取得一定数量的抵押贷款,这种借贷方式属资金信贷业务,这类合同应按借款合同贴花,其后如果借款方因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资产转移给贷款方时,还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的有关规定计税贴花。

  4、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融物方式达到融资目的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亦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

  5、在有的信贷业务中,贷款方是由若干银行组成的银团,银团各方均承担一定的贷款数额,借款合同由借款方与银团各方共同书立,各执一份合同正本。对这类合同,借款方与贷款银团各方应分别在所执的合同正本上,按各自的借贷金额计税贴花。

  6、有些基本建设贷款,先按年度用款计划分年签订借款合同,在最后一年按总概算签订借款总合同。总合同的借款金额包括各个分合同的借款金额。对这类基建借款合同,应按分合同分别贴花,最后签订的总合同,只就借款总额扣除分合同借款金额后的余额计税贴花。

  三、不需要交印花税的借款合同

  1、与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

  企业与非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签订的借款合同,这些机构不需要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不属于金融机构,该类借款合同不需贴花。

  2、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借款合同

  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包括企业之间的统借统贷合同,不需缴纳印花税。

  3、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展期合同

  4、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

  委托单位与银行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在代理业务中,代理单位与委托单位之间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凡仅明确代理事项、权限和责任的,不需印花。

  5、与金融机构签订的授信合同

  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授信额度协议,是银行对借款人在一定期间内允许融资的额度计划,与“借款合同”有区别,不需贴花。

  6、限额内的循环借款

  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的0.05‰贴花,在限额内发生的循环借款不需贴花。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是万分之五吗的全部内容了。我国法律规定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贴花。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分钟前
刷单骗局威胁征信是违法行为,建议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村里的具体法律问题发一下,便于详细解答
赵磊律师
赵磊律师
10分钟前
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可以详细给我讲一下事情的经过吗?
代海侠律师
代海侠律师
12分钟前
您好: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关于调解协议:如果认为派出所主持下签订的调解协议显失公平,
代海侠律师
代海侠律师
13分钟前
您好:如果已知被告姓名和身份证号,不知道被告人的户籍地址,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委托律师查询:根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