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贷款另一方有义务还吗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夫妻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现在很多年轻夫妻会要求婚内财产独立,因为常常会出现夫妻一方对待借贷,而另一方在被追债的时候才知道。那么夫妻一方贷款另一方有义务还吗?离婚夫妻债务如何认定?婚姻法夫妻债务怎样承担?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夫妻一方贷款另一方有义务还吗

  需要看贷款的目的。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因婚姻共同生活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一般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解决共同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医等活动以及履行法定义务和共同财产、经营过程中所负的债务。共同债务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为了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是为履行法定义务所负债。

夫妻一方贷款另一方有义务还吗

  二、离婚夫妻债务如何认定

  1、一方婚前所负的个人债务:属于个人债务;但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属于共同债务。“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由债权人举证证明。

  2、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属于共同债务;但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的,或者夫妻约定婚内财产归各自所有且第三人明知该约定的,属于个人债务。“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第三人明知该约定”由夫妻一方举证证明。

  3、家庭在生产经营中所负的债务:属于共同债务;但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擅自经营且收益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属于个人债务。

  4、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物借款所负债务,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5、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属于个人债务。

  6、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属于个人债务。

  三、婚姻法夫妻债务怎样承担

  1、其全文如下:第二十四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2、因为这是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对外举债,如无特殊原因属夫妻共同债务,就像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得财产,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样,这样规定也是为了保护善意的债权人的利益。

  3、法律这个规定出发点是夫妻之间存在忠诚、以及深厚的感情,把家庭看作一个整体。

  通过上文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夫妻一方贷款另一方有义务还吗”等相关知识,如何判断债务是否由夫妻共同还款需要看其贷款的目的,如果是夫妻共同使用那么是有义务一起还款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418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夫妻离婚一方欠债另一方有义务还吗
如是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共同承担,反之不用承担。
我男朋友有经营贷款80万,是不是领证后属于共同债务了?
法律分析:共同贷款人是属于债务人之一,依据《民事诉讼法》,债务人有债务违约情形的,符合信用信息采集规定的,是可以是征信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夫妻一方欠债,房屋被执行,共有人可以追回自己的一部分吗?
离婚后一方个人债务原则上不会追及房屋的。但若债务人对该房屋享有一定份额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一方的个人债务,以债务人的个人财产为限,进行偿还。法律依
谈恋爱分手以后属于共同债务吗?
恋爱期间债务如果是个人欠的一般由个人自己偿还;如果是以结婚为目的,为筹备婚礼,欠下的债务,按照共同债务由男女双方共同偿还;然后可以向另外一方进行追偿;如果是一方
离婚后欠款怎么弄
你好,请详细叙述案情和你的诉求。
我的男朋友在外地购房,因停止还房贷,但他成为了失信执行人。请问如果我们结婚了会影响我的职业吗
法律分析:存在一定影响,但对于公司本身而言影响不是特别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