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如何掌握民间借款纠纷诉讼时效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随着市场繁荣和交往的频繁,民间债权债务关系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民间债权债务纠纷的增多。在债务纠纷中,对于诉讼时效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掌握了诉讼时效有利于纠纷的解决。那如何掌握民间借款纠纷诉讼时效呢?下面详细介绍。

  一、法律在民间借贷期限上有何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关于民间借贷支付利息的期限,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借贷双方可以达成协议,如果双方最终仍不能确定支付利息的期限的,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1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所以,如果公民之间的借贷没有约定还款日期,贷款方可以随时要求还款,借款方也可以随时还款。

  二、如何掌握民间借款纠纷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典》确立了两种诉讼时效制度,即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制度。一般诉讼时效制度为3年。特殊的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长期诉讼时效为20年。

  民间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制度一般适用3年的一般时效制度,当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内为有效的诉讼时效期间。这里所指的2年并不是简单地从借款日起计算,而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但是,并非民间借款案件就不适用特殊的诉讼时效期间。

  实践中,无还款期限的民间借款合同大量存在,这些纠纷的诉讼时效如果符合规定的要求的,可适用20年的特殊长期诉讼时效,而非3年的时效,否则将对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有违公平原则。如果无期限借款合同超过了20年的诉讼时效提起诉讼的,则丧失胜诉权。

  三、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的原则都有哪些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实践,处理民间借贷纠纷一般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1、人民法院审查借贷纠纷案件的起诉时,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或无法提供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或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2、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约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贷款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的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4、出借人明知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有关法律予以制裁。

  5、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6、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的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7、对债务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与案件有关的财产的,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责令提供担保等财产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财产为生产资料的,应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财产保全根据被保全财产的性质采用妥善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相关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间借贷担保诉讼时效问题
有约定的从约定,没约定的是债务到期之日起6个月。
民间借贷担保人的诉讼时效
你好,有约定的从约定,没约定的是主债务到期之日起6个月
律师解答动态
可以尝试跟信用卡发卡机构沟通,说明自身情况,申请无息分期,看能否达成还款协议。对于网贷,主动联系网贷
发现没教师资格证的暑假班,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举报,在一些政务网站有专门举报入口,按指引填写信息、说明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你衣服退货后卖家一直不退款,这可能构成违约。你先和卖家再沟通,保留好聊天记录、退货凭证等证据。若沟通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您好,这种情况您可以报警处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两人威胁未成年人怎么判得看具体情况。若只是一般威胁,没造成严重后果,可能行政处罚。若情节恶劣,造成严
涉及户口和学籍转籍等,要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好。供您参考!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