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常用赖账方法有哪些 如何用法律手段讨债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关闭老企业,注册新企业。如本企业欠债被追诉了,便把陷入困境的企业的资产转移出来,再申请破产,重新注册一家新公司,同样风光快活。关闭老企业,注册新企业,成了不法企业的骗钱伎俩。

  当今社会,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地位发生了置换,每到年底到处都是要账的声音,为了及时讨回债款,有必要了解债务人的避债方法,那么债务人常用赖账方法有哪些,如何用法律手段讨债?看完下面的文章您就知道了。

  一、债务人常用赖账方法有哪些?

  本文将为您列举债务人常用的赖账方法,以便提醒您注意类似事件中可能出现的债权债务纠纷:

  (一)隐藏财产。这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债务人在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之前转移债务,即使债权人申请了其他的法律保护措施,也会由于没有财产执行而难收债务。

  (二)转移财产。实践中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债务人败诉,法院判决生效后仍不履行,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干警对其房屋进行搜查时发现租房内财产已被全部转移一空。

  (三)更改法人与公司名称。法人财产是独立于股东个人财产的,这主要是为了规避企业运作过程中的风险,但是这种方式也为债务人讨债提供了机会。

  (四)关闭老企业,注册新企业。如本企业欠债被追诉了,便把陷入困境的企业的资产转移出来,再申请破产,重新注册一家新公司,同样风光快活。关闭老企业,注册新企业,成了不法企业的骗钱伎俩。

  二、如何用法律手段讨债?

  运用法律手段讨债的方式主要有三个,一是行政手段,二是金融监管手段,三是竞技对抗手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运用行政干预手段协助讨债。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特别是企业或者法人的主管部门既负有为企业服务的义务同时又享有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讨债人或债权人在讨债遇上障碍,自己不能采取合适的办法或有效的措施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时,他就可以利用债务人的主管部门所享有的权利,去争取获得债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情与支持,通过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所拥有的特殊的关系,请求债务人的主管部门帮助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合同

  (二)利用金融机构的监督职能帮助讨债。法律规定国家银行具有协助执行的职能,主要是指我国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经国家种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调解、仲裁、判决且已经产生法律效力之后,当事人一方仍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通知有关的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协助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判决书,从债务人在银行的账户里强行扣款或者划拨款项以支付债务人所欠债权人的债务。

  (三)运用经济抗衡手段帮助讨债。讨债中所谓的经济抗衡手段是指债权人或讨债过程中根据双方合同应当同时履行的原则,针锋相对地逼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办法。

  以上就是对“债务人常用赖账方法有哪些,如何用法律手段讨债”相关问题的解答。以上方法虽然可行,但是在具体的债务催讨过程中,当事人往往没有能力去调动那么多的社会资源,同时,可能要了几年的债务通过一封简单的律师债务催讨通知书就可以解决,随着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加强,律师在债务催讨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您如有需要应及时委托律师代为催款。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讨要借款
您好,可以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 
怎么要账 啊,通过法律手段
你好 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起诉。
律师解答动态
因为合同承租人是A,附属合租人有你名字,若新租客跑路没交房租,你可能有一定责任。毕竟你参与转租且房东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狗狗属于个人财产,老人把它卖给狗贩子,若能找到狗贩子,可先好好沟通说明情况,看能否花钱赎回。要是狗贩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这得看你劳动合同具体到期日。若在7月社保缴纳周期前合同到期,公司不缴有一定道理;若在缴纳周期后,公司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网贷起诉和父亲医保停用可能没直接关联。医保停用或许是未按时缴费等原因。先联系医保机构查明停用原因并解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法院发腾房公告,意味着有生效法律文书要求你腾房。若你确实该腾房,就尽快按公告期限搬离,避免后续强制执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8分钟前
银行卡冻结不影响还借呗,可通过其他方式还款。比如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的储蓄账户还款,在借呗还款页面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4分钟前
换新号后一般不能自动扣款了。因为贷款原绑定的是旧号,银行按原绑定信息操作。解决方案是联系贷款机构,告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0分钟前
交通事故责任一般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确定。一方过错导致事故,该方担全责;双方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