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和欠条有诉讼时效,你造吗?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导读:据报道,新四军在驻地向当地富商借款3万元的事。可是这位富商的后人凭着借条多次向当地政府所要欠款均未有结果。过去那么多年,当年的借条还有法律效力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叨叨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

  导读:据报道,新四军在驻地向当地富商借款3万元的事。可是这位富商的后人凭着借条多次向当地政府所要欠款均未有结果。过去那么多年,当年的借条还有法律效力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叨叨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的问题。

  一、借条诉讼时效

  对于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之规定,诉讼时效应从还款日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两年,因为诉讼时效期间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如果届至借条注明的还款日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债权人权利即受到侵害。则从次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而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借条,该合同则属于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1条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贷……。没有约定,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合同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所以说债权人有权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但须给债务人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对于该种借条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形:

  (1)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双方协商一致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履行期限。如果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诉讼时效自该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如果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而不能对履行期限协商一致的,在债权人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履行期限后,诉讼时效自该合理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计算;

  (3)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债务人明确表示拒绝履行,并且否定该债权的存在,那么诉讼时效应从该拒绝日的次日起计算。所以说书写情况的不同存在有不同的诉讼时效起算办法。

  二、欠条诉讼时效

  欠条则不代表合同关系,欠条一般情况下是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已有经济往来,债权人索要或经过结算后,债务人需给付债权人款项,由于债务人没有能力给付或者说不能及时给付,而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一种条据。而在这种情形下,债权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已经受到了侵害,因为债务人之所以出具欠条,是因为本应给付债权人的款项,只是因无能力或不能及时给付才出具的,所以说应当认定债权人自出具欠条时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债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应自书写欠条之次日起起算,当然这是针对欠条中没有书写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的起算;而针对写下还款日期的欠条,则诉讼时效应从还款日期届满的第二日起计算。

  手里有他人借条或者欠条的亲,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不然损失的可就是自己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欠条与借条诉讼时效一致吗
关于欠条和借条的不同情况,具体有以下三点: 1. 对于约定了还款期限的欠条和借条,两者的诉讼时效是一致的,从还款期满时开始计算。 2. 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时候开始计算,最长保护期限为20年。 3. 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权利人应在欠条出具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主张权利,以免失去法律的保护。在处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操作。
借条和欠条哪个有诉讼时效
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存在不同。对于借条,如果注明了还款期限,应在还款期满后两年内提起诉讼;未注明的,最长可在20年内提起诉讼。对于欠条,如果在偿还期满后未获偿还,需在两年内提起诉讼;未注明的,则从欠条出具日期起两年内提起诉讼。在处理时,务必注意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如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债务。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诉讼时效,应及时向法律机构提出申请。 希望这些解答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欠条借条诉讼时效多长
关于欠条借条的3年诉讼时效,这是从还款日期到期之日开始计算的,如果欠条上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从欠条形成之日起开始计算。在此期间,你可以向债务人主张债权以中断时效。如果超过这个时间限制,你可以尝试通过协商或者起诉来解决,但需要注意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这是看具体的案情,建议诉讼
你好,你遇到什么问题具体讲一下
您好:小区无红绿灯十字路口电动车与小车相撞的主要责任判定,需依据双方的行驶行为及相关让行规则等来综合
您好:这种情况通常会构成不当得利,严重时或涉及违法。关于是否构成不当得利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彩礼这个是要根据多少来定,也要看发生的事情我会指导处理,要回复一下
你好,你想解决什么法律问题呀,具体描述进一步给出方案
你好,可以先双方协商沟通,不行可以诉讼调解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