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实践对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的认识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司法中的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无效的。其基本依据是尽管《民法通则》、《合同法》法规均未对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及效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合同法》甚至还专门对借款合同进行了明确...

  对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司法中的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无效的。其基本依据是尽管《民法通则》、《合同法》法规均未对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及效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合同法》甚至还专门对借款合同进行了明确规定,但部门规章对此问题禁止的。这主要是以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为依据。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5号)中指出:“企业借贷合同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基于前述两点,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一般全部将企业间的借贷合同或企业与自然人的借贷合同确认为无效,其法律依据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8月1日实施的《贷款通则》对贷款人的主体资格严格限定为依法成立的金融机构。其他主体当然不具备发放贷款的资格。因此,法院一般认为企业间的借款合同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即《贷款通则》)而无效。但是,可能出于对《贷款通则》效力的顾虑,审判实践中有以《合同法》第52条第(四)项之规定,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认定合同无效。也有直接适用《民法通则》第58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以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益的民事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而确认合同无效。

  从审判实践来看,法院虽然在认定合同无效的结果方面是一致的,但其原因的法律可谓千差万别。除上述两点外,还有观点认为,《合同法》实施后, 国务院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禁止单位或个人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该办法在性质上属行政法规,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的规定, 企业间的借款合同因违反了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而无效。还有观点认为,企业间的借贷的大量存在将降低使国家利率的调控作用,影响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运行, 有违《合同法》第7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因此,可以认定企业之间的借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而确认其借款合同无效。

  总之,虽然契约自由,法无明文禁止即合法是民事私法中尽人皆知基本原则,但由于浓厚的司法行政化及行政权力至上的传统,法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完全将上述基本原则抛在脑后,找出各种“依据”将其认为应该无效或者可能无效的行为在审判结果中认定为无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853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借款合同的效力
合同部分有效。利息过高无效。
签订了借贷合同。有法律效率吗?
那你及时联系对方索要回来借条了
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意见失去效力了吗?
你好,需要看案件具体情况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未成年人犯罪,该怎么办?
找登记单位要求澄清此事
14岁以下可以单独坐火车吗?
法律分析:可以的,14岁属限制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可以单独处理一些民事行为,如看电影,购买一些日常商品,当然也可以单独乘坐汽车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在拼多多买东西,联系商家不回复怎么办?
您好,建议您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解决,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租房子没有合同,租客不交水电费怎么办?
承租人违约问题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明确表
你好我是双休5月6日入职的工作日是21天我也上了21天工资怎么算
双休工资按实出勤算。具体为:月工资除以21.75得日工资,再乘实际出勤天数。如遇节假日工资照发,需确保计算准确,及时发放。
槟榔快过期了,联系不到业务员怎么办
处理槟榔快过期问题,可投诉或咨询相关部门。选择投诉可快速获得官方介入,解决问题;选择咨询可了解更详细的处理方式和建议,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应对。
我老公是刑满人员可以办理低保
办理低保时,刑满人员需确保符合低保标准,如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准备相关材料后,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申请。若申请成功,将享受低保待遇;若申请被拒绝,可了解原
你好我想出院,而院方不准,该怎么办
医院没有权利不让出院的,但提前出院产生的后果由个人自己承担。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