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情】2012年3月17日田某向王某借款4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马某(女)与田某于2010年2月3日结婚,于2012年6月7日离婚。田某于2012年7月16日因长期资不抵债、不堪重负自杀身亡,其遗书中承认因偿还高利贷...

  【案情】

  2012年3月17日田某向王某借款4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马某(女)与田某于2010年2月3日结婚,于2012年6月7日离婚。田某于2012年7月16日因长期资不抵债、不堪重负自杀身亡,其遗书中承认因偿还高利贷向王某等人借款的事实。2012年11月12日,王某诉至法院,要求马某偿还借款4万元。

  【分歧】

  审理中形成两种观点:

  观点一,该笔借款为夫妻共同债务,马某应该予以偿还。理由是:1.借款有凭据,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2.借款发生在被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3.被告未能举证证明该债务为田某个人债务,亦未举证证明有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约定,并为王某知晓,故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观点二,该笔借款为田某个人债务,应驳回对马某的诉讼请求。理由:1.田某自杀时所留遗书被王某、马某均作为己方证据向法院提供,虽然,各方用遗书所证明的目的不同,但双方对遗书的真实性均不持有异议;2.遗书的内容不仅能够反映田某向王某借款的事实,而且还能反映出该借款已被田某偿还个人所借高利贷,而非用于家庭生活。

  【评析】

  本案中,笔者同意上述第二种观点。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一直是审判中的难点。由于法律规定的滞后及不周延,原本《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第24条基于对交易效率的促进及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的本意,异化为现实中对无辜配偶方法律上的保护不力。目前看来,法官或者严格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的规定,基于夫妻共同债务推定,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或者回归到《婚姻法》第41条之规定,基于债务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认定为个人债务,保护无辜配偶方的利益。因此,在法律或司法解释完善之前,需要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在全案事实的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利益的均衡。本案中,结合全案的事实及证据,可以证明债务人举债是为了个人偿还高利贷等欠款,而非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并且债务人配偶无举债合意及因借款受益,依法保护无辜债务人配偶的利益是符合法律正义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653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属于共同债务,认定标准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夫妻共同债务 认定
建议委托律师办理,详情请电话联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具体还是要分析是否属于共同债务,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上诉V
夫妻离婚,该怎么办?
可以通过起诉的办法
处对象花费的钱男方要求返还
判断恋爱期间的花费是否属于可返还范畴,需考虑金额大小、是否特定目的、双方约定等因素。若金额大且用于特定目的(如购买贵重礼物),可能视为赠与,分手时可要求返还。若
离婚后共同债务如何处理呢
离婚后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具体操作:1. 首先用共同财产偿还;2. 财产不足时,双方协商清偿;3. 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确保债务得到妥善处理。
赌博欠信用卡欠款离婚怎么判呢
赌博欠债离婚,赌债个人承担。操作建议:1. 收集证据证明债务为赌博所欠;2. 在离婚协议或诉讼中明确债务归属;3. 如涉及法律纠纷,及时咨询并委托专业律师处理。
离婚财产属于另一方,有效吗
你好,首先,信用卡债务若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应当认为为共同债务;其次,有无真实的消费记录、相关原件证据、消费来源等证据,足以证明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
追求者在5月20号给女生转账520,这是属于借款还是自愿赠予?
若无明确借款证据,则视为赠予;如有借款证据,可要求返还。选择处理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证据充分性、双方关系及法律后果等因素。
你好客人给我小费然后他老婆找我偿还说是夫妻共同财产我该怎么办呢
针对此情况,您应先了解小费是否属夫妻共同财产。如是,可与对方协商偿还方式;如不是,可拒绝偿还。如有争议,可寻求法律帮助,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