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构成与效力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构成民法上的不真正连带债务,须符合以下条件:1、数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债权人负有不同的债务;2、债权人对数个债务人均享有分别独立的请求权;3、数个债务偶然联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对于同一债权人负有的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依其中一个债务人的完全履行而使其他债务因债权的实现而不复存在的法律关系。

  一、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构成要件

  构成民法上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数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债权人负有不同的债务

  不真正连带债务中数个债务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系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发生,既包括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如违约和侵权,也包括性质相同的同类法律关系,如都是基于侵权。尤其,在不真正连带债务,即使所发生的法律关系性质相同,却不是基于一个法律关系而发生债务,即不真正连带债务是基于数个法律关系发生的债务,其发生原因、事实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共同侵权、合同的约定不产生不真正连带债务。

  2、债权人对数个债务人均享有分别独立的请求权

  在不真正连带债务中,由于各项债务是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分别存在的,债权人对数个债务人均享有分别独立的请求权。例如,保管人甲违反合同擅自将乙委托其保管的财物交丙使用,丙将财物损坏,那么债权人乙则对债务人甲、丙分别享有违约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而且这两个请求权是相互独立的。

  3、数个债务偶然联系在一起

  不真正连带债务缺乏共同的目的,各债务人只有各自的单一目的,更没有主观上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各个债务人之间主观上并无联络,也并未共同实施某种行为,或者做出某种约定,数个债务发生密切联系,给付内容的同一,纯属相关的法律关系偶然地发生巧合。债务发生后,尽管一人的履行可使全体债务消灭,但这只不过是债权在客观上得到了满足,为维护公平及不使债权人获得额外利益才使其他债务同归消灭,而不是各债务具有共同目的所致。

  4、数个债务人的给付内容为同一或基本上是相同的,且债务的清偿不分比例、分额

  每个债务人均负有全部清偿的义务,而且一旦一个债务人清偿了全部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得以全部实现,债权人无权再向其他债务人求偿。正是由于给付内容的同一或基本相同,才发生一债务人履行债务使其他债务人的债务消灭的问题。

  5、在多数情况下不真正连带债务有终局责任人

  所谓终局责任人,是指最后真正承担责任的人。在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先向债权人偿付的债务人,有权向终局责任人求偿,但这种求偿并不是基于当事人的协议或者比例,而是基于特别的法律关系,因此,这种求偿不同于连带债务中的求偿关系。

  二、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效力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效力分为对外效力、对内效力以及就债务人一人所生事项的效力。

  (一)对外效力在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债权人对于各不真正连带债务人的权利,系全然个别独立。换言之,债权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一人或数人或全体,得同时或先后为全部或一部之请求,此点与连带债务并无不同。学界存有争议的是,债权人在行使诉权时,能否对各不真正连带债务人提起共同诉讼?笔者认为,由于债权人与各不真正连带债务人间存在各自独立的不同的法律关系,其诉讼标的并非同一,故不能按照必要的共同诉讼处理。债权人能否提起普通的共同诉讼?

  对此问题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的普通共同诉讼的构成条件,并结合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成立类型加以具体分析。可按普通共同诉讼处理的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类型有:

  1、一人之侵权行为与他人之侵权行为竞合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如甲窃取丙之物品,乙不法将该物损毁,则甲、乙依各自独立的侵权行为对丙负有损害赔偿义务。

  2、一人之债务不履行与他人之债务不履行竞合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如甲以营利为目的与乙、丙分别订立演出合同,约定某日于某剧场演出,届时乙、丙均未出现,则甲对乙、丙分别具有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3、基于法律规定之债务与合同上之债务的竞合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如甲依法律规定,乙依合同约定,分别对丙负有相同内容的扶养义务。上述不真正连带债务类型涉讼时,因其作为诉讼标的之权利义务属于同一种类,在当事人同意且归同一法院管辖的情形下,可按普通共同诉讼处理。至于不真正连带债务在原告胜诉时,如何作出判决,则又为一大疑难。台湾学者提出了4种可供判决主文记载的方法,但均无法准确反映不真正连带债务区别于连带债务的特性。

  笔者认为,倘若规定法院对于有关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应当针对不同债务人分别作出判决,即可解决此一疑难。不能按普通共同诉讼处理的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类型有:

  1、一人之债务不履行与他人之侵权行为竞合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如甲将汽车交由某停车场看管,某停车场因不慎,致该汽车被乙窃走,则某停车场对甲负有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义务,乙对甲负有侵权损害赔偿义务。

  2、一人因合同上之损害赔偿债务与他人之债务不履行竞合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如甲将已在某保险公司投保房屋出租给乙,而该房屋因乙的重大过失被损毁,则乙对甲应负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义务,某保险公司对甲应负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3、一人因合同上之损害赔偿债务与他人之侵权行为竞合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如甲将一名画在某保险公司投保后,遭乙不法烧毁,则某保险公司对甲负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乙对甲负侵权损害赔偿义务。上述不真正连带债务类型涉讼时因其作为诉讼标的之权利义务非属同一种类,不能按照普通共同诉讼处理。在此情形下,如果债权人将各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列为共同被告起诉,法院应告知债权人分别起诉。

  (二)对内效力在不真正连带债务内部,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间并不当然发生求偿关系,但因其各自所负债务性质的不同,如果在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存有终局责任人,在债务人先于终局责任人履行了债务的情况下,债务人基于特殊的法律关系有权向终局责任人求偿,但此种求偿,并非因有共同免责之给付行为而请求偿还其各自的分担部分,而系基于另一种法律关系(为防止债权人双倍获利)而请求,故与连带债务之求偿关系,性质上并不相同。

  (三)就债务人一人所生事项的效力第一、发生绝对效力事项,不真正连带债务系数个债务,在客观上有单一的目的,因而举凡满足此目的之事项,如清偿、代为清偿、提存、抵消等皆生绝对效力。第二、发生相对效力事项,除发生绝对效力事项外,其余都发生相对效力。申言之,非但连带债务中发生相对效力事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亦生相对效力,即在连带债务中发生绝对效力事项,如对债务人一人之免除、混同、时效完成、受领迟延等,在不真正连带债务亦生相对效力,即对他债务人不生效力,盖不真正连带债务无求偿关系,于是在连带债务中为避免求偿循环所设之绝对效力事项,于此不能适用。

  综上所述,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既能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充分实现债权,又能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连带债务之重负,因此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实是一项衡平债权人、债务人利益的制度。鉴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纠纷在生活中已普遍存在,所以,我国应当引进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以充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更多精彩请阅读债权债务常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8653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某公司欠我公司8万元 半年才还了5000元 现我公司要注销了 想起诉他可胜诉吗(有欠条)
公司再没注销之前都具有法人资格,可以起诉公司偿还欠款。
是否应当承担全部责任?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吗?或者请求判决借贷人偿还至少一半责任?
连带债务 请问 有一比借贷由我担保,借贷人没有按时偿还利息,因此双方接到起诉状,如果借贷人不能偿还,我是否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是,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吗?或者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连带债务或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建议你委托律师介入较好,
我的微信零钱包括如何处理暂时不可用的资金
和对方协商调解或履行生效判决后
怎么跟父母借钱还债
怎么跟父母借钱还债
债权债务动态
暑假工作结束后,老板只付了一半的工资
你好,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对方给付剩余工资
收条借条欠条的格式
收条借条欠条的格式
债权债务动态
因为孩子初二了要做骨科手术手术恢复时间较长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休学吗
学生因手术需要长时间恢复,确实可以申请休学。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向学校提交休学申请,提供医疗证明等材料,学校会根据规定审批。选择休学需考虑孩子的身体情况和学业进展
在商场搞活动被骗买学习机可以退款吗?
可协商退款,或向消协投诉、提起诉讼。面对购买学习机被骗的情况,首先可与销售方协商退款。如协商无果,可考虑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法院提起诉
现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正在走转正流程,老板也这个理由要辞退我,有补偿吗?
试用期被辞退,处理方式一是争取经济补偿,二是申请劳动仲裁。若符合无过错性辞退条件,可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若单位拒绝,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帮私人老板装门,钢钉打到眼睛里了,可以办医保吗
针对此类情况,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立即就医并保存相关医疗记录;2.向私人老板提出工伤赔偿要求;3.申请医保报销。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考虑伤势严重程度、赔偿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