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
更新时间:2021-02-28 17: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人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的纠纷,一般民事纠纷比较多,能调解处理的最好的,但是如果情况比较复杂不能调解的话,就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处理了,所以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诉讼证据,那么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有以下八种: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
民事诉讼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

二、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条件有哪些
1、证据有灭失的可能。如证人因衰老、疾病有死亡的可能,将来作为证据的物品容易腐坏、变质等。
2、证据将来有难以取得的可能。例如,证人将要出国。虽然难以取得不等于无法取得,但会影响案件的及时处理,甚至影响办案的质量,因此应当及时保全。
3、证据的保全应在开庭前进行。“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因此,证据保全也应在开庭前完成。如果是属于在庭审期间新发现的证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供或由人民法院收集,没有必要进行证据保全。
上述情况,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就可采取保全措施。诸如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都可能成为保全的对象。
三、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申请书怎么写
申请人:XXX,性别,民族,年龄,地址,身份证号码
案由:讲述案件的基本情况。
请求事项:证据保全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诉XX案,现调查到XX、XX、XX证据与本案相关,但是由于XX证据难以保存,XX、XX证据可能以后难以取得,现特向贵院提出证据保全之申请。请依法保全。
此致
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等相关法律知识。每一个案件,都有需要证明的待证事实,待证事实因案件而异甚至因案件处于不同的诉讼阶段而不同。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什么时候提交证据
民事诉讼中,提交证据的期限根据不同的程序有所不同。简易程序要求15天以内提交,普通程序则为15天以上,而二审程序案件则需10天以上。这些期限通常由法院指定,但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后得到法院认可。通常,证据的提交时间不能少于30天。
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有困难,可以向法院申请延长。法院会根据申请情况适当延长期限。然而,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法院会责令其说明理由。如果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但予以训诫、罚款。
民事诉讼是否要有,充足的证据链
1.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认定应当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
2. 当事人对于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
3. 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定程序,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核实。
4.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5.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6.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写明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民事诉讼证据形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
1. 当事人的陈述,如原被告向法庭所作出的陈述;
2. 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
3. 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视听资料;
4. 鉴定机关出具的鉴定意见等。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